close

請連結原文閱讀 更精實完整 有比較多的客觀調查資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274&page=1


以下摘要只是誘餌 請勿斷章取義:


「多數時候你活在矛盾和舉棋不定的狀態中:前一分鐘,你覺得你的婚姻是美好扎實的;下一分鐘,你痛恨它……前一分鐘,你無法想像留下;下一分鐘,你無法想像離去。」


這是哈格(Pamela Haag)在她的新書《婚姻的祕密》(Marriage Confidential)導言中,所點出的左右為難困境。


她指出,有種婚姻叫「半幸福婚姻」(semi-happy marriage)。美國一年發生一百多萬件離婚案,十一年前,便有學者研究,低衝突、低壓力的不幸福婚姻,可能就佔了其中六成。


這種婚姻感覺有點不對勁,但又不至於到痛苦的地步;夫妻可能感到失望,卻不是慣性的不快樂。「他們對婚姻有種徘徊不去的悲哀感,但通常缺乏明顯、具體的理由,」哈格說。


哈格在大量閱讀文獻、做了超過五十人的訪談、甚至竊聽、臥底婚外情網路社群之後,描繪出這樣「半幸福婚姻」的面貌,與可能的成因。


節略~~~~~~~~~~~


婚姻的第三條路


哈格認為,二十世紀婚姻的「浪漫典範」正在崩解。二十一世紀,婚姻正醞釀出「後浪漫」的新典範。社會上出現新型態的婚姻。它可能是「夾心餅乾」式的:外面傳統,裡面不傳統,嘗試走出「離婚或忍耐」以外的第三條路。


例如,有夫妻在一方不忠時,選擇雖然知情,卻「不問,不說」的默認模式。理由之一,是當一方真的坦承不忠,另一方就得消化這件事,並重新定位自己,這可能是另一件更困難的工程。因此,雙方都選擇待在灰色地帶中。


「如果已婚者可以免費(即指另一方也不追問)得到婚姻外的性,他又何必離開現今令人滿意的人生伴侶?」哈格問。


現在,甚至出現「自由戀愛2.0」(Free Love 2.0)的新型態,夫妻在彼此都知情的狀況下,開放地讓婚姻中擁有其他元素或伴侶。


儘管現代的傳統婚姻形式,面臨種種挑戰,哈格卻認為,這並非意味著,「婚姻」將被淘汰。只是,他也提醒,現在真的是到了,重新解構思想、腦力激盪出,什麼是婚姻新樣貌的時候了。


節略~~~~~~~~


自我的深沈失落


《外遇的男女心理》指出,受傷的伴侶可能會經歷9種不同的失落感。這9種失落感都是源自一個遠超過失去伴侶的失落:也就是「自我」的失落。


雖然在你看來,自我的失落和其他失落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你的心卻在滴血。突然之間,你感覺已失去自我的:


.認同感


.特別的感覺(例如:被珍視的感覺)


.自我價值感(因為你以自我貶抑與自我懲罰來贏得伴侶的回頭)


.自尊心,因為你不承認判斷錯誤


.控制自己想法與行動的能力


.對整個世界的秩序與正義的基本概念


.宗教信心


.和他人的聯繫


.人生目標,甚至是生存意念


研究顯示,因配偶不忠所受的創傷通常要歷經多年,才可慢慢復原。這些創傷後的反應會使得本來很溫柔的女人變得很憤怒,每天處於混亂、悲傷、震驚中,有高達九成的人因此得憂鬱症。


節略~~~~~~~~~


外遇可能只是「逃避」


不甘心源於自我的失落,不願當個失敗者。可是,外遇不見得是配偶遇上真愛,很多時候只是逃避。


「外遇者真正愛上對方的是少數,真正會跟第三者在一起的非常少,反而是尋求出口,」謝文宜指出,很多外遇者其實並不想毀掉自己的家。例如,有些男性雖家庭美滿,但希望在性方面多點花樣,與第三者純粹是性吸引力。


節略~~~~~~~~~


床上躺了六個人?


或許因為外遇背後隱藏許多複雜因素,是個人心理和社會文化交織而成的結果,外遇者被問及「為什麼出軌」時,恐怕也理不清頭緒。


更何況,外遇可能還牽涉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每個人會由生命中觀察到的第一對親密關係──父母之間,學習婚姻經營之道。


有人曾說,夫妻躺在床上,其實不只兩個人,而是六個人——包括夫妻雙方各自的父母。


節略~~~~~~~~~


誠實面對自己


關係就像一面鏡子,在互動中,學習了解自己與對方。結婚並不是為了離婚,每個踏入禮堂的人最初都有夢想盼望。


「愛是沒有理由,沒有道德,沒有律則,也沒有盡頭,」林文義說,他經常反問迷失在外遇與家庭之間的朋友:「那你的抉擇是什麼?」因為外遇是如此無解,因此只能學會對自己誠實,「否則會心虛!」


愛情沒有什麼道理,沒有人對「愛」與「被愛」的想像完全一樣,沒有人可以真正了解你要的是什麼。


在親密關係中,更需要誠實面對自己,想想:我想像中的婚姻關係是怎樣?我希望它滿足我什麼需求?父母之間的關係還有我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影響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