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_191201_龍德路    

 

並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課堂在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在紐約,紐約被視為西方世界的中心。兩個政治科學系大一的新生,課堂上總是沒精打采。一個是來自夏威夷的黑人,慣于占據教室右後方的角落,戴一頂足以遮住臉部的闊帽,常常呵欠連天,伏案尋夢;另一個是來自台灣的華裔,喜歡窩在教室左後方的一隅,聽得無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鏡頭拉近。台灣來的男孩叫李開複,此君並非厭學,而是對政治科學越來越隔膜,如是蹉跎到大二下,終于快刀斬亂麻,轉系,改學自己感興趣的計算機。
  興趣是什麽?美式的教育認為,興趣就意味著天賦。李開複在計算機系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兩年後畢業,成績居于全系之冠。

  這樣的學生用不著按部就班,在教授的推薦下,李開複進入在計算機領域獨領風騷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直接攻讀博士。計算機學院的院長找他談話,劈頭就問:“讀博士的目的是什麽?”“這很簡單,”李開複說,“就是在某一領域做出重大成果呗。”“不光是這樣,”院長告訴他,“讀博士,是挑一個狹窄而又重要的領域作深入研究,畢業的時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論文,成為這個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任何人提到這門學問,都會想起你的名字。”

  取法乎上,要做就做得最好!李開複的血開始加速,從動脈到靜脈注滿活力。院長看在眼裏,又問:“你弄懂了嗎?”開複大聲答:“懂了,我從大學帶走的將是一篇改變世界的、頂尖的博士論文。”院長予以糾正,說:“你從這兒帶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一篇論文,而是你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發現真理的經驗,以及科學家的胸懷。這樣,當你有一天幡然改向,依然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的領域出類拔萃。”

  李開複選定語音識別為博士專攻,這是導師的課題,美國國防部已經立項,經費已經到位,技術途徑確定為專家系統。經過一年熱戀,他發現專家系統其冷如冰,遠不如統計學有情有義。李開複決心移情別戀,他擔心導師發怒,誰知得到的回答竟是:“開複,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贊同的,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去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富有激情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事擱在台灣,絕對不可想象。李開複從導師的大度悟到科學真谛,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攻關者是瘋狂的,廢寢忘食,嘔心瀝血,蓬頭垢面,雙目噴火,健步如飛,是題中應有之義。三年過去,不,三年還要搭上180日,難關突破,大功告竣,李開複的研究成果,兼博士論文,引發了那年頭語音世界最大的衝擊波。

http://blog.xuite.net/anluo36/blog/2156448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