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情人節又接著來囉!

知音是最完美的深交,知己是最貼心的默契,
走在一起,是缘份;一起在走,是幸福,




 祝福好友,心靈因情感而豐富,生命因分享而美麗。

Alice 在此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來自 Summer~~


上圖引用:http://www.veeqi.com/show/9289/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人聊天,




 A:我那一口子,像呆頭鹅.




 BAction speaks louder.




 C:所以我的愛都用做的。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座規模不大 卻有著故事和古老佛像的佛寺
志工不多 花草樹木大都自然生長 較少人工修剪



 涼亭 小荷 小鳥 老樹 花草
在這裡 心恬靜了 沉澱了


 



  


這是三百年的觀音像


       





     







景點地址:阿蓮鄉崗山村46號
更多資訊:http://okgo.tw/buty/02282.html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大崗山一直有著「台灣佛山」之稱,整個大崗山的寺廟約有十幾座,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台灣知府蔣允焄自浙江省普陀山請來觀世音菩薩供奉於超峰寺內,香火鼎盛,二次大戰期間,日軍以大崗山為軍事要塞為由,迫使山上寺廟搬遷,於民國三十年補助少許的金錢讓各寺廟遷移,當時義敏和尚率領舊超峰寺、龍湖庵、蓮峰寺等佛寺僧尼到大崗山麓的崗山村合建新超峰寺,而原本供奉在舊超峰寺的觀音菩薩,也隨著義敏和尚下山建寺而供奉在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腹地約有二甲,台灣光復後,政府准許僧尼各自回大崗山重建原寺,於是有關人士分割寺產,那尊古老的觀世音菩薩神像也是以擲杯方式來決定,最後菩薩決定鎮殿於新超峰寺,從此新舊兩寺分開登記,才有今日位於大崗山上的超峰寺以及山下的新超峰寺之分。

目前新超峰寺是由能學法師住持,廟宇仿古而建,寬敞的大雄寶殿寬十丈;深八丈,能夠容納千人禮佛,精細的手刻圖繪也是藝術之創作,而那尊二百多年的觀世音菩薩坐鎮其中,讓人感到莊嚴與肅穆,非常值得一窺。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了它 才發現它在身邊處處艷放
以前似乎不曾發現它的存在

吉貝木棉 以前只認得它長刺的樹幹
沒好好抬頭欣賞它的枝葉

 
 
原來吉貝木棉的花長得這樣小不點
我還以為它會像木棉一樣開著大大艷橘的花
 
 
那水塔和旁邊的景觀裝置 竟然被我拍成東倒西歪
 
 
 
人家原來是這樣的
 

 
它叫香果 是好幾顆圓圓花苞迸放出來粉撲狀花




衛武營公園內的芒花





運動公園 ~~滾動吧 追趕跑跳 運動出健康活力



 


由捷運技擊館站地下層仰看蛋形廣場



整修過門面的中正技擊館 好看多多 想當年我每個月得來這邊開一次會 那時看來有點蒼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平壤不再是「看不見的城市」

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於一月七日造訪北韓,一月底,Google地圖(Google Maps)就揭開了北韓的神秘面紗。她將不再是世界地圖中空白的一角,因為那些街弄巷道與建築將開始廣為世人所知。

北韓,一個與台灣同樣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國家,在台灣走上民主化之路二十多年後,卻仍在「金氏王朝」的集權統治之下。自韓戰以來,在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祖孫大搞個人崇拜的愚民、封閉政策下,「自由世界」無法得知鐵幕內的真實面貌,只能感受到她發展核武等躁亂不安的動向。

勞改營位置也曝光

不過,世界上最大搜尋引擎系統Google終於「攻陷」了北韓。Google地圖這次發布的新版北韓地圖,主要是透過公民製圖師提供的資訊累積而成。然而,這僅是Google的第一個突破,因為這波地圖標記只環繞著首都平壤展開,即使路名、公共設施甚至娛樂場所皆頗為詳細,但除去平壤之外的地區幾乎仍是灰茫茫的一片未知地景。然而,這次卻巧妙的標示出四座惡名昭彰的勞改營(Gulag)大致區域位置。

據哈芬登郵報報導指出,人權團體報告顯示約有二十五萬名政治犯被關在勞改營中。華盛頓律師同時也是北韓人權人士的史丹頓(Joshua Stanton),亦在部落格公布六座勞改營的細節,其中三處還是他用Google地球(Google Earth)找到的。他在部落格裡指稱,有超過五萬名男人、婦女及兒童被囚禁在二十二號勞改營,並遭到不人道的對待;除此也有超過一萬人被囚禁在十六號勞改營。

Google地球,北韓揭密

其實關於北韓揭密,Google地圖並非創舉,且公布的地圖也並非最為詳盡。早在二○○七年,當時由喬治梅森大學經濟所博士生梅爾文(Curtis Melvin)等發起的「北韓揭密計畫」(North Korea Uncovered),便是透過Google固有衛星功能Google地球來標記北韓地圖,並獲得所謂的「公民間諜」(citizen spies),亦即眾多匿名的資料提供者協助,該計畫在二○○九年大抵完成,並獲得多家權威媒體如華爾街日報、CNN與BBC的報導。

該計畫累積資料量相當龐大,總計二十個分類項目。其範圍涵蓋農業、經濟、通訊、文化、政治、教育、能源等等,並詳細標示出水壩、礦坑、車站與工廠位置,甚至連敏感的軍事基地、勞改營、核子設施、非武裝軍事地帶(DMZ)及避難所等都有詳細註記;它亦標示出二○○六年及二○○九年的北韓核子試爆範圍,並提供含更深入資訊的網站超連結。論及資料的深度與廣度,「北韓揭密計畫」遠遠超過Google官方近日釋出的新版北韓地圖。

由此可見Google地球在北韓揭密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大的關鍵角色,即使是素來蠻橫的北韓政府,也不得不對能將房舍看得一清二楚的衛星圖像表示莫可奈何。而這也是Google董事長施密特造訪北韓時,最不想展露給北韓政府的技術。除此之外,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團體「北韓人權委員會」也在二○一二年時,大力肯定Google地球對於地圖繪製的重要性,因為這是脫北者幫忙指認地景最主要的方式。

北韓強硬繼續「核爆」

雖然Google地圖這次僅是更新了一部分的街道地圖,但大體上這個行動仍普遍受到肯定。如同Google Map Maker的產品經理邁索爾(Jayanth Mysore)所說,這對有親人或祖先在北韓的南韓人民是很重要的慰藉,而對於想更瞭解這片土地的外界人士也有助益。

至於北韓當地居民,這次的地圖更新對於他們來說應該不會帶來太大改變,一部分來自北韓政府強硬的作風:即使勞改營被揭露,也不會因此受國際輿論的壓力影響。這從北韓近日在聯合國通過制裁決議後,便表明要進行第三次核子試爆即可得知。另外,北韓人民根本無法連上Google網頁;對外界來說只是動動手指、點個滑鼠就能看見的資訊,對長期被封鎖在銅牆鐵壁資訊圍欄裡的北韓人民,簡直是難以想像。

然而,這份資訊的揭露依舊有著精神上的意涵;就如同二○一○年Google為了抗議中國政府對言論自由的箝制而將服務點撤退至香港一般,都代表著這個網路龍頭公司對於基本自由精神的追求與肯定。

網路掀起的公民行動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透過社群網路遍地開花。不論是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或者日本的反核、台灣的反媒體壟斷運動等等都是如此。然而這股網路颳起的自由之風,到底能不能吹進停戰線以北的深鎖重地?即使現在依舊難明,但這次事件說不定將會在推動北韓自由的歷史當中寫入一頁。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53、1354期春節合刊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言:講故事的人(全文)




北京時間128日 凌晨零點30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領獎演講。莫言的演講主題是“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約40分鐘的演講中,莫言追憶了自己的母親,回顧了文學創作之路,並與聽眾分享了三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以下為演講全文實錄: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通過電視或網絡,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兒和我的一歲零四個月的外孫子,但是有一個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無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親被人扇耳光



  我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裡。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後,我們看到,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裡。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我是我母親最小的孩子。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裡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的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的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乾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乾。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乾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碗裡。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饑餓,病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兆,以為母親隨時都會自己尋短見。每當我勞動歸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親,聽到她的回應,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如果一時聽不到她的回應,我就心驚膽戰,跑到廚房和磨坊裡尋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裡大哭。這時母親背著一捆柴草從外面走進來。她對我的哭很不滿,但我又不能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看到我的心思,她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




我喜歡講故事 名字“莫言”像諷刺



  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裡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裡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我們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為看書耽誤了幹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



  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為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聽來的故事複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因為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裡冒不出好話來。但我複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她,以後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排活,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很快的,我就不滿足複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複述的過程中不斷的添油加醋,我會投我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有時候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我的聽眾也不僅僅是我的母親,連我的姐姐,我的嬸嬸,我的奶奶都成為我的聽眾。我母親在聽完我的故事後,有時會憂心忡忡地,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兒啊,你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人呢?難道要靠耍貧嘴吃飯嗎?”



  我理解母親的擔憂,因為在村子裡,一個貧嘴的孩子,是招人厭煩的,有時候還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麻煩。我在小說《牛》裡所寫的那個因為話多被村子裡厭惡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時的影子。我母親經常提醒我少說話,她希望我能做一個沉默寡言、安穩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卻顯露出極強的說話能力和極大的說話欲望,這無疑是極大的危險,但我說的故事的能力,又帶給了她愉悅,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儘管我有父母親的諄諄教導,但我並沒有改掉我喜歡說話的天性,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對自己的諷刺。



  我是有神論者 相信萬物都有靈性



  我小學未畢業即輟學,因為年幼體弱,幹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灘上去放牧牛羊。當我牽著牛羊從學校門前路過,看到昔日的同學在校園裡打打鬧鬧,我心中充滿悲涼,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孩子,離開群體後的痛苦。



  到了荒灘上,我把牛羊放開,讓它們自己吃草。藍天如海,草地一望無際,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影,沒有人的聲音,只有鳥兒在天上鳴叫。我感到很孤獨,很寂寞,心裡空空蕩蕩。有時候,我躺在草地上,望著天上懶洋洋地飄動著的白雲,腦海裡便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們那地方流傳著許多狐狸變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著能有一個狐狸變成美女與我來作伴放牛,但她始終沒有出現。但有一次,一只火紅色的狐狸從我面前的草叢中跳出來時,我被嚇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沒了蹤影,我還在那裡顫抖。有時候我會蹲在牛的身旁,看著湛藍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時候我會模仿著鳥兒的叫聲試圖與天上的鳥兒對話,有時候我會對一棵樹訴說心聲。但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理我。許多年後,當我成為
一個 小說家,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我寫進了小說。很多人誇我想象力豐富,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希望我能告訴他們培養想象力的秘訣,對此,我只能報以苦笑。



  就像中國的先賢老子所說的那樣:“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福所倚”,我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們的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聽說數人說書,僅僅是這本大書中的一頁。



  輟學之後,我混跡於成人之中,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鬆齡,我們村裡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的牛棚馬厩,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進行著的牛車社,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家庭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感。



  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為我的寫作素材,我當時只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聽著人們的講述。那時我是一個絕對的有神論者,我相信萬物都有靈性,我見到一棵大樹會肅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鳥會感到它隨時會變化成人,我遇到一個陌生人,也會懷疑他是一個動物變化而成。每當夜晚我從生產隊的記工房回家時,無邊的恐懼便包圍了我,為了壯膽,我一邊奔跑一邊大聲歌唱。那時我正處在變聲期,嗓音嘶啞,聲調難聽,我的歌唱,是對我的鄉親們的一種折磨。




文學創作必須頤指氣使 獨斷專行



  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間離家最遠的是乘火車去了一次青島,還差點迷失在木材廠的巨大木材之間,以至於我母親問我去青島看到了什麼風景時,我沮喪地告訴她: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頭。但也就是這次青島之行,使我產生了想離開故鄉到外邊去看世界的強烈願望。



  1976 2 月,我應征入伍,背著我母親賣掉結婚時的首飾幫我購買的四本《中國通史簡編》,走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既讓我愛又讓我恨的地方,開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時期。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30 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不會有我這樣一個作家。



  在軍營的枯燥生活中,我迎來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學熱潮,我從一個用耳朵聆聽故事,用嘴巴講述故事的孩子,開始嘗試用筆來講述故事。起初的道路並不平坦,我那時並沒有意識到我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那時我以為文學就是寫好人好事,就是寫英雄模範,所以,儘管也發表了幾篇作品,但文學價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在我的恩師著名作家徐懷中的啟發指導下,我寫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說。在《秋水》這篇小說裡,第一次出現了“高密東北鄉”這個字眼,從此,就如同一個四處游蕩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我這樣一個文學的流浪漢,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我對他們的閱讀並不認真,但他們開天辟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後兩年,即意識到,
必須盡快地逃離他們,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是兩座灼熱的火爐,而我是冰塊,如果離他們太近,會被他們蒸發掉。根據我的體會,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為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儘管我沒有很好地去讀他們的書,但只讀過幾頁,我就明白了他們幹了什麼,也明白了他們是怎樣幹的,隨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該幹什麼和我該怎樣幹。



  我該幹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裡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說,講述的時候,我沒有想到誰會是我的聽眾,也許我的聽眾就是那些如我母親一樣的人,也許我的聽眾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親身經歷,譬如《枯河》中那個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紅蘿蔔》中那個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的孩子。我的確曾因為幹過一件錯事而受到過父親的痛打,我也的確曾在橋梁工地上為鐵匠師傅拉過風箱。當然,個人的經歷無論多麼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寫進小說,小說必須虛構,必須想象。很多朋友說《透明的紅蘿蔔》是我最好的小說,對此我不反駁,也不認同,但我認為《透明的紅蘿蔔》
是我 的作品中最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儘管在後來的小說裡,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或者可以說,一個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一言不發,但卻有力地領導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這個舞台上,盡情地表演。



  《豐乳肥臀》獻給天下母親



  自己的故事總是有限的,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須講他人的故事。於是,我的親人們的故事,我的村人們的故事,以及我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的祖先們的故事,就像聽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樣,從我的記憶深處湧出來。他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我,等待著我去寫他們。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兒,都在我的作品裡出現過,還有很多的我們高密東北鄉的鄉親,也都在我的小說裡露過面。當然,我對他們,都進行了文學化的處理,使他們超越了他們自身,成為文學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說《蛙》中,就出現了我姑姑的形象。因為我獲得諾貝爾獎,許多記者到她家採訪,起初她還很耐心地回答提問,但很快便不勝其煩,跑到縣城裡她兒子家躲起來了。姑姑確實是我寫《蛙》時的模特,但小說中的姑姑,與現實生活中的姑姑有著天壤之別。小說中的姑姑專橫跋扈,有時簡直像個女匪,現實中的姑姑和善開朗,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現實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小說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卻因為心靈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個幽靈一樣在暗夜中游蕩。我感謝姑姑的寬容,她沒有因為我在小說中把她寫成那樣而生氣;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確地理解了小說中人物與現實中人物的複雜關係。



  母親去世後,我悲痛萬分,決定寫一部書獻給她。這就是那本《豐乳肥臀》。因為胸有成竹,因為情感充盈,僅用了83
天,我便寫出了這部長達50 萬字的小說的初稿。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裡,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在這本書的卷前語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但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




寫作者必須站在人的立場



  作家的創作過程各有特色,我每本書的構思與靈感觸發也都不盡相同。有的小說起源於夢境,譬如《透明的紅蘿蔔》,有的小說則發端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無論是起源於夢境還是發端於現實,最後都必須和個人的經驗相結合,才有可能變成一部具有鮮明個性的,用無數生動細節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語言豐富多彩、結構匠心獨運的文學作品。有必要特別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讓一個真正的說書人登場,並在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這個說書人真實姓名,當然,他在書中的所有行為都是虛構。在我的寫作中,出現過多次這樣的現象,寫作之初,我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希望能借此獲得一種親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後,我想為他們改換姓名時卻
感到已經不可能了,因此也發生過與我小說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親發洩不滿的事情,我父親替我向他們道歉,但同時又開導他們不要當真。我父親說:“他在《紅高粱》中,第一句就說'我父親這個土匪種',我都不在意你們還在意什麼?”



  我在寫作《天堂蒜薹之歌》這類逼近社會現實的小說時,面對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我敢不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進行批評,而是這燃燒的激情和憤怒會讓政治壓倒文學,使這部小說變成一個社會事件的紀實報告。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作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



  可能是因為我經歷過長期的艱難生活,使我對人性有較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麼,也明白真正的悲憫是什麼。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厭煩的,但我的人生是與我的作品緊密相連的,不講作品,我感到無從下嘴,所以還得請各位原諒。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為一個現代的說書人,是隱藏在文本背後的,但從《檀香刑》這部小說開始,我終於從後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說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語,目無讀者,從這本書開始,我感覺到自己是站在一個廣場上,面對著許多聽眾,繪聲繪色地講述。這是世界小說的傳統,更是中國小說的傳統。我也曾積極地向西方的現代派小說學習,也曾經玩弄過形形色色的敘事花樣,但我最終回歸了傳統。當然,這種回歸,不是一成不變的回歸,《檀香刑》和之後的小說,是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又借鑒了西方小說技術的混合文本。小說領域的所謂創新,基本上都是這種混合的產物。不僅僅是本國文學傳統與外國小說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說與其他的藝術門類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與民間戲曲的混合,就
像我 早期的一些小說從美術、音樂、甚至雜技中汲取了營養一樣。



  最後,請允許我再講一下我的《生死疲勞》。這個書名來自佛教經典,據我所知,為翻譯這個書名,各國的翻譯家都很頭痛。我對佛教經典並沒有深入研究,對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膚淺,之所以以此為題,是因為我覺得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人世中許多紛爭,在佛家的眼裡,是毫無意義的。這樣一種至高眼界下的人世,顯得十分可悲。當然,我沒有把這本書寫成布道詞,我寫的還是人的命運與人的情感,人的局限與人的寬容,以及人為追求幸福、堅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小說中那位以一己之身與時代潮流對抗的藍臉,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這個人物的原型,是我們鄰村的一位農民,我童年時,經常看到他推著一輛吱吱作響的木輪車,從我家門前的道路上通過。給他
拉車 的,是一頭瘸腿的毛驢,為他牽驢的,是他小腳的妻子。這個奇怪的勞動組合,在當時的集體化社會裡,顯得那麼古怪和不合時宜,在我們這些孩子的眼裡,也把他們看成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丑,以至於當他們從街上經過時,我們會充滿義憤地朝他們投擲石塊。事過多年,當我拿起筆來寫作時,這個人物,這個畫面,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為他寫一本書,我遲早要把他的故事講給天下人聽,但一直到了2005年,當我在一座廟宇裡看到“六道輪回”的壁畫時,才明白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正確方法。




我如看戲人般看眾人表演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淨身上的臟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眾人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裡。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我希望你們能耐心地讀一下我的書,當然,我沒有資格強迫你們讀我的書。即便你們讀了我的書,我也不期望你們能改變對我的看法,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裡,更是如此。



  當哭成為一種表演 應該允許有人不哭



  儘管我什麼都不想說,但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必須說話,那我就簡單地再說幾句。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還是要給你們講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 能讓 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舍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裡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 向 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 向 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
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再講一個故事:三十多年前,我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看書,有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我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我隨即站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嗎?”那位老長官被我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許久,以為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但事過多年後,我卻為此深感內疚。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幹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幹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願出去,眾人便將他抬起來扔
出了 廟門。故事的結局我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今後的歲月裡,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謝謝大家!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鴛鴦路



民視8點檔『風水世家』片尾曲
作詞:竹間也
作曲:黃俊銘
编曲:王峰

天若要落雨 雲就先變黑
風若要吹 樹尾嘛會搖
情若無心 糖水變作苦
愛若用紙糊 不堪ㄟ一陣的西北雨

愛甲這呢雄 是誰人來怨妒
走到無退路 是誰人的苦楚
心若不死 按怎來覺悟
酒若會解愁 哪會愈飲愈糊塗

一句話 一句傷
一句傷 一句狠
從此 切斷鴛鴦路
無緣兩字啊 將阮的愛墜落土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哭吧 孩子

愛一個人有錯嗎 你問
~~沒有~~

當初的深愛 溫柔到哪裡去了
~~我也不知道 也許被磨擦 擦掉了
也許他欺騙了自己 也許他欺騙了你~~

我還能再愛嗎?
⋯⋯ ~~當然可以~~

會天長地久嗎?
我是不是又會失望?
~~有可能會天長地久 也有可能如浮雲掠過~~

那我該怎麼看待自己
~~我們再重新整理看看吧~~

那到底怎樣的人適合我
~~繼續自我探索 繼續尋尋覓覓吧~~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送來一對水仙 香氣滿室






鳳梨花期待新年旺旺旺





 


來自新時代KTV 像流線的遊龍





 


路邊的 陽台的花都來集合賀年
祝大家吉祥如意


 


~松葉牡丹~






~蜀葵~                  ~ 黃時鐘花&紅花蘆莉~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再說一次我愛你



美好的婚姻結局是人人所企盼,但過程若不用心去經營,何來美好的回憶,願所有看到這封信的朋友都能和心愛的人一起變老。



5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歪著腦袋,眨著水晶般的大眼睛,

疑惑地問我:什麼意思呀?



15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的臉紅得像火燒雲,頭深深地低著,

擺弄著衣襟,你好像在笑。



20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把頭靠在我的肩上,

緊緊地挽住我的手臂,

像是下一秒我就要消失一樣。



25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把早餐放在桌上,

跑過來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說:

知道了!懶蟲,該起床了!



30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笑著說:

你呀!要是真的愛我,

就別下了班到處跑,

還有,別再忘了我叫你買的菜!



40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邊收拾碗筷邊無表情的嘟囔著:

行了,行了,快去幫孩子復習功課去吧!



50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打著毛線頭也不抬:真的?

 
然後就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60
歲的時候,我說我愛你,

你笑著捶了我一拳:

"
死老頭子!孫子都這麼大了,還貪嘴!"



70
歲的時候,我們坐在搖椅上,

戴著老花鏡,

欣賞著50年前我給你的情書,

我們已經佈滿皺紋的手又握在了一起,

那時侯我說我愛你, 你深情地望著我,

你那已經皺紋滿面的臉仍是那麼美麗……

爐子上的開水咕嘟咕嘟地冒煙,

溫馨的暖意充滿了整個屋子......



80
歲的時候,你說你愛我。

我什麼也沒說,因為我流淚了,

但是那是我人生最最快樂的日子,

因為你終於說出了那句

----



因為愛著你的愛

因為夢著你的夢

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

幸福著你的幸福



因為路過你的路

因為苦過你的苦

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

追逐著你的追逐



因為誓言不敢聽

因為承諾不敢信

所以放心著你的沉默

去說服明天的命運



沒有風雨躲的過

沒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牽你的手

不去想該不該回頭



也許牽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

今生還要更忙碌

所以牽了手得手

來生還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




沒有歲月可回頭




 




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變老....

也希望能夠一直給你()寄信


......................................................................


曾經這樣夢想 這樣相信


如今 一顆心不知道 要在哪裡下錨


 


或就安放古剎青燈


安放在青山綠水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