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遇到朋友 大家的開頭語都是: 到了這年紀......

 

有 一位才子 家大業大 大半生隨性而過

聽古典藝術音樂  讀遍中外文學 哲學 歷史

近年來辛苦努力投身社區營造 也還是不謀生計

 

常跟地方人士開會談天  仍然充滿理想主義

想為地方做點事名留青史

家裡張羅生計的老婆 每次聽他大談理想 就頭大

 

他卻充滿熱情的說:

  我到這把年紀 讀那麼多書

在故鄉精英不像台北那麼多的地方

我沒幾年好活了 如果不做一點事  

那跟追逐明星偶像的粉絲 有何差別

 

言之成理

 

我們卻看到他的憂鬱的神情

 

總覺得他把青年中年都當童年在過

現在才進入青年期

把理想化為行動力

 

我們當然不敢否定他社區參與的熱情與努力

卻也不捨老婆把青春都用來支援他的理想

 

陳導的回應 讓我想起年輕歲月 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過程 

 



 

 

 


 

理想與現實需兼顧,方為圓滿!


理想主義者的存在不在自己,而在背後的支持者!


問題是很多人都在不圓滿中過一生。




 


麗思 回覆



我想幾乎所有的人 都有不圓滿的人生


只要他還有期待 還有盼望


當我們覺的生活圓滿了


那是我們不再期待外界 期待他人 也接納了自己的極限


不過在理想與現實衝突的這個部份


影響我最大的是, 30年前了吧, 林懷民的一句話, 大意是:


不要怪環境不配合你的夢想


沒有人必須為你的夢想負責 因為那是你的夢想


這句話讓我年輕時的憤世嫉俗 成為我努力的動力 


而不是責怪他人 責怪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