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電影夜宴中 的演唱段落
以下引用:《越人歌》— 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先秦文字作品之一,宛轉而悠長,似含情脈脈的眼睛。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搴:音千)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今譯: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 我駕著小舟在江中游。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 我竟然能與王子同舟。
王子喜歡我啊(哎喲,羞答答的)! 我什麼也不顧了。
我心如鹿撞啊,居然看到了王子!
山上有樹木,而樹有枝(知)啊,
(可是)我的心這麼喜歡王子,王子不知(也許,還是不知為好)。
(王子,指春秋時的鄂君子皙)
一葉漂遊的小舟,一個懷春的少女。一曲欣悅的高歌,一份真摯的情懷。古人的暗戀原來竟然如一股細長細長但清澈見底的山間流水,歡躍奔騰卻悄無聲息。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刻有青鳥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子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這就是後世聞名的《越人歌》,歌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划船人,並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西元前540年前後。 當時楚越雖是鄰國,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譯的幫助。這首《越人歌》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這首詩接近《楚辭》作品的纏綿悱惻,藝術水準很高,它和楚國的其他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附記:
《越人歌》是春秋時期百越之地少數民族的口傳歌謠,見於西漢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南朝時又被徐陵收入《玉臺新詠》,位列卷九第二首。
鄂君子皙坐船出遊,一位劃船的越人抱著槳唱起了歌,譯成楚語就是,“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子聽過之後很感動,於是走過去擁抱越人,“舉繡被而覆之”。
其實“今夕何夕”的詠嘆在中國文學傳統中還有歡快輕鬆的一面。《詩經·唐風》的“綢繆”篇興高采烈地讚嘆良辰吉日裏的新婚夫婦,“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聊齋志異》卷九中的“鳳仙”更是詼諧地把“良人”諧音為“涼人”。狐仙發現書生體溫不高,調笑說“今夕何夕,見此涼人?”書生應答:“子兮子兮,如此涼人何?”言語投機,心意默契,結果自然是“遂相歡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