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去熟識的耳鼻喉科


拿藥時聽到藥師在罵跟著她來上班的小孩:


你每次都是這樣.........


只要聽到有人在衝突時說 每一次.... 從來不....   應該要....


我的耳朵就會豎得特別高


因為熟識 所以忍不住過去跟那位藥師聊了一下


建議她不要用"每一次....."


她說: 這孩子(才小一) 真的是每一次都講不聽 作業都不專心寫.....(說的幾乎咬牙切齒)


證明她沒冤枉孩子


我差一點又要雞婆 想請他們來作親子會談 來做行為改變技術


不過趕快在心裡頭踩煞車  因為實在常常雞婆過度了


只是留下來跟母親談了一下     去注意孩子好的表現 大量讚美


來重建孩子正面的自我意像  尊榮的自我價值感


否則不斷輸入潛意識都是負面指令 


孩子就會繼續以負面的行為來證實那些負面的指控(比馬龍效應)


不要說: 每一次  (如你每次都遲到)要就當下行為就事論事  不算舊帳


不要說: 從不....(如 妳從來不會幫忙做家事) 再笨再壞的人都有做對事 做好事的時候


少說: 應該.....(你應該要忍耐) 處理問題 管教小孩 人際溝通都要以當下事實為基礎 


有的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 有的"應該"未必是"應該"


"應該"有時候只是我們主觀的期望 是對他人的控制


我常用的句型是: A行為 會導致B 後果  ,


我 or 他人會怎麼想, 我建議....(或者你是否認為... 比較好)


一個人的行為是許多因素結合的成品


當然溝通 / 管教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馬上見效的


必須case by case, 因人 因時 因地 因事而異


並不斷的自我覺察 自我修正  (後來我才懂這就是 "覺" 和"悟"   不是件容易的事 )


只是這三個語詞 是我們最常聽到 而人們常常不知是有問題的表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麗思 的頭像
    麗思

    麗思的部落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