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遇到許多case 他們的問題都是如果眼前有錢 就可以度過的
卻因為沒錢 讓問題處理起來更複雜
忽然想到幾十年前看的這部德國歌舞劇型態的電影 印象深刻
尤其其中Money這首歌的生動畫面 在腦海鮮明起來
也許知道或記得這部電影的不多 我卻深愛 永記於心
"人生就是酒店 要盡情歡樂"
德國電影"酒店" 的主題曲 Money 因為停止嵌入 請連結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RIbUT6u7Qu/3up
以下引用:
我一直不愛看歌舞電影....
因為人們平常不會這樣動不動就唱歌跳舞,從以前傳統的迪士尼卡通到歌舞電影,那種過度形式化的表現總是讓我渾身不自在,當然還是有讓我深受吸引的歌舞片,像《芝加哥Chicago》還有《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儘管動不動就唱歌跳舞還是怪怪的,但是它的劇情張力、歌舞表演和場面調度,都已經精彩到足以掩蓋一切不合理,讓人賞心悅目。
在看《酒店》這部電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導演Bob Fosse是誰,以前也沒聽說過,不過在看完之後,我便一直覺得自己才疏學淺,怎麼可以不知道這個導演呢,就像老師說的,他的電影真的是只能用“恣意揮灑”四個字來形容,從電影片頭的歌廳開始,就可以看到行雲流水般的運鏡和剪接手法,其中某些分鏡還可以看到名畫的構圖,舞台上的表演者用著奇特的唱腔還有一群濃妝豔抹穿著怪異的舞女,形成某種醜惡的美感,之所以這樣形容是因為看得時候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又想繼續看下去,而台上的表演者奇怪就算了,台下的觀眾也是每個都像死魚一樣,雖然會跟著台上的表演歡呼,但是就感覺不到任何靈魂,而不斷在舞台跟觀眾席還有描寫男主角剛抵達柏林的車站場景之間來回切換的鏡頭,直接讓我想到抽象表現主意大師Jackson Pollock拿著油漆在超大畫布上面亂撒的畫面,原來分鏡也可以玩到這種境界啊。
本片的時代背景設定在1931年的德國柏林,那正好是希特勒納粹黨崛起的時代,整個國家欣欣向榮,大家都被納粹的言論給蒙蔽住,電影利用開頭的酒店片段精彩的交代了這個時代的現象,從舞台上的扭曲鏡面開始,在那裡面映射出來的人都是扭曲的,這間酒店就像是大時代的縮影,藉由其中許許多多歌舞表演來陳述時代的許多矛盾之處,台下的觀眾就是那時代各式各樣的人,而那個怪異的小丑主持人則是扮演說書人的角色,適時的出現引導劇情的發展,可惜許多歌唱沒有中文字幕,不然可以知道更多細節。我覺得這片嚴格來講不是歌舞片,因為大部分是寫實的表現,沒有平常動不動就唱歌的表演形式,片中所有的歌舞表演都是在酒店的舞台上,這樣的表現手法不只寫實,還更具說服力,酒店除了做劇情說明的功能外,同時也是一個讓劇中角色發生互動的空間,藉以發展出後續的故事。
電影的男主角Brian Roberts是一個到柏林來工作的英國人,女主角Sally Bowles則是在這裡工作已三個月的美國人,她同時也是酒店裡最亮麗的女歌手,其他主要角色還有神經兮兮的Fritz Wendel,他一心想要賺大錢和把馬子,家境富裕的猶太人Natalia Landauer,在那個納粹崛起的年代,猶太人的身分讓她倍感煎熬,因此她才會做出某些自己都覺得意外的舉動,另外還有富有的上流社會人士Maximilian von Heune,我覺得他是一個關鍵性的角色,帶領男女主角和觀眾進入那時代的奢華世界,同時也讓他們變得更加糜爛墮落,也讓我們見到了納粹的可怕之處。而且有趣的地方在於兩個主角都是外國人,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現象,而其中又以男主角Brian最明顯,他從電影開頭到結束都表現出他身為英國人的價值觀,用這樣的價值觀來衡量許多事情,不論是遇到的人或著是納粹,他不斷表現出自己堅持的立場,反倒女主角Sally比較隨性,或許是因為她已經在那邊待了三個月的關係吧,尤其是對大富翁Maximilian的獻慇懃完全不拒絕,完全沈浸在被包養的幻覺裡,而男女主角的價值觀差異也成了全片的張力所在,尤以男主角跑去嗆兩個正在發納粹言論文宣的人那邊最猛。
再來就是電影的影像部份,那同時也是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覺得在電影裡面導演沒有用什麼特別的攝影技巧,沒有太過華麗的運鏡,也沒有什麼奇特的構圖,其影像的張力全靠取景筐裡面的東西來營造,包括極為出色的演員還有優秀的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在酒店裡面,大部分的舞台表演鏡頭都是用仰角拍攝,藉以強化其視覺張力,再加上每個表演者所傳達出其極度醜惡的美感,這種美感的營造在於表演者的型,導演故意找了許多不美的女演員,就算有美女,也都完全被化妝和服裝給醜化了,儘管那個詭異的小丑不斷的說“In here, life is beautiful, the girls are beautiful, even the orchestra is beautiful, BEAUTIFUL! ”可是他拉開簾幕以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個比一個肥的女人,這種極度對比的表現同時產生趣味性和極度的諷刺,再加上仰角鏡頭,那種一點都不美的美感又變得更強了,一點都不美的女人加上一點都不美的服裝,呈現出來的,就是醜,而且粗俗,這時就可以感覺出,那個小丑其實是一個看透一切且泰然處之的人,這些極度諷刺的表演也傳達出他對社會的批判,不過其中有一個人是很美的,那就是女主角Sally Bowles,她的臉蛋是美的,妝是美的,服裝更美,她上台表演時除了拍她亮麗的表演外還不時切入其他醜惡的表演者,這種視覺上的極度對比就很不舒服,但是侵略性又很強,而且導演在畫面上加了柔焦的效果,當然拍女主角的時候就很美,可是拍其他人時感覺就很怪異。而另外一個給我視覺上震撼力的就是台下的觀眾了,除了幾個主要角色也會來當觀眾以外,其他觀眾也都同樣醜惡,這部份光線上的處理就很特別,通常在拍舞台時,除了舞台上的燈光,台下也會再做捕光,可是這部電影的台下感覺就是一片灰暗,在灰暗裡表現出層次,隨著舞台的燈光變化,我想可能是同樣有打燈可是用曝光不足的手法來表現吧,柔焦的效果也讓所有光線變得柔和,總之這部片的視覺美感很特別,就算在酒店以外也是處理的很柔和,沒有太過銳利的光線,也許在濾鏡的使用上也下了一番工夫。
關於剪接 ,這種歌舞片在剪接上的表現尤其重要,印象最深的就是《芝加哥》了,它的剪接很俐落,來回穿梭於不同的角色和情境之間,而這部電影沒有芝加哥那樣華麗的切換,但是在張力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特寫鏡頭上的運用,導演有時候會突然切換特寫鏡頭,跳過遠景和中景,這樣的手法能表現出極強的視覺張力,再加上如果特寫的是扮相奇特油滿腸肥的中產階級觀眾的話,那種刺激性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
這部電影的關鍵語是“Life is a Cabaret”,在酒店裡面所有的煩惱都會被拋在腦後,有的只是快樂,在這裡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墮落,是是糜爛混亂的1931年柏林,最後Sally送走Brian後,馬上就要上台表演,儘管在幕後她想流淚,可是當簾幕拉開時,就必須要以笑臉迎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每個人都必須帶著扭曲的面具,否則應該會崩潰吧,就像電影最後的鏡頭又像開頭一樣,回到了舞台上扭曲的鏡面牆,映照出每個人扭曲的臉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