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也是戒嚴時期的禁歌
五更鼓
一更的更鼓月照山
牽君仔的手摸心肝
阿君問娘欲按怎
隨在阿君你心肝
二更的更鼓月照埕
牽君仔的手入大廳
雙人相好天註定
別人言語不通聽
三月的更鼓月照窗
牽君仔的手入繡房
你咱相好有所望
望君永遠結相隨
四更的更鼓月照門
牽君仔的手入銹床
雙人相好有所盼
恰好燒水泡冰糖
五更的更鼓天漸光
我君啊要轉心頭酸
滿腰心情漸漸悶
頭暈目眩面青青
(以下為原版)
五更的更鼓天要光
您厝仔父母叫吃飯
想要開門叫君返
手把門開心頭酸
以下引用自:http://media.ilc.edu.tw/music/mt/MT_LESSON03.HTM
關於五更鼓
在荷據時代,嘉南平原的土地已初步開發。明鄭時期開拓的土地約在 三萬甲 左右。
移民們為開拓台灣,須先鏟除粗礪的野草、驅趕野獸、尋找水源,還須克服瘴癘瘟疫及原住民的抗爭,才能將荒原變成良田....短短幾行字,並不足以訴說移民們拓荒的血淚史.....
清廷將台灣納入版圖後,雖設有台灣府統轄台灣、諸羅、鳳山三縣、但清朝採取的是消極治理的態度,官吏貪污腐化,無法提供庶民安全的保障,且百姓冤屈不能伸張,人民的生計、安危全靠自己,所以台灣結會拜盟的風氣特盛。更由於「渡台三禁」,台灣幾乎變成了一個沒有女人的社會(如諸羅大埔庄在朱一貴亂後,男女的比例是 256:1),以致造成台灣社會強悍的民風。這也是清代台灣械鬥易發生和擴大的原因。
台灣的開拓是以台南為中心,向嘉義、彰化發展。直至清治時代,台灣移民以漳州人、泉州人及客家人居多。隨著鄭成功來台的多是泉州人,居住在海岸附近;隨施琅來台的多是漳州人,居住在界於海岸和近山之間的區域;而客家人因為來台較晚,海濱與平原已被漳、泉人佔滿,所以只得居住在靠山地帶,與高山族群僻鄰而居(另一說法是與移民們在中國大陸的原鄉生活方式有關)。
總而言之,荷據及明鄭時代對台灣的開拓,以安平為中心,擴及鳳山縣、諸羅縣;康熙時代開拓中心為鳳山縣、嘉義縣、彰化縣、淡水縣及台灣縣;雍正時期則在雲林、台灣縣、彰化縣及淡水縣;乾隆時,由於肥沃的平原多已開拓,所以此時期的開拓多在較貧瘠及交通較不便之地區;而嘉慶以後開拓之地則多為原住民居住區域。
嘉南地區產生的民謠雖多,但其中有相當的部份是屬於閩南地區的古老民歌,隨著先民流傳到台灣,如「五更鼓」、「草螟弄雞公」、「天黑黑」、及「牛犁歌」等。
以五更鼓的歌詞和曲調來分析,它幾乎和明清時期即流傳在大陸的民歌「孟姜女」相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