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遇社會學提問 (林毓凱)




 

許多人將郭台銘「在座哪位沒有逢場作戲過」言論與成龍「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的說辭做聯想。然而,無論是郭董的「戲」還是成龍的「錯」,或是報章評論下的「傷風敗德論」,都企圖將外遇(或曰:劈腿、多重戀愛關係)視為一種個人的、人格的、道德問題,而不願正視外遇其實有其社會結構的條件與誘因。 
   事實上,現代社會高度的社會流動性,及資本主義對於勞動力日漸攀升的要求早已使得過去長期單一伴侶的愛情觀有相形的難度。現代資本主義高度的社會流動性不斷將個人從單一的生活環境與方式中,抽離至新的社會環境與變動的生活方式中。因此,處在高度社會流動的現代伴侶也比較難維繫過去那種需要「高度專注、從一而終」的情愛關係。換言之,在高度變遷社會結構下,婚姻不再是穩定生活的保障;在某些時候,婚姻所伴隨的道德論調反而是現代男女追求幸福快樂的阻礙。

    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也逐漸打破過往公共/私人、工作/家庭等決然劃分的領域範疇。與日劇增的生產要求表現在不斷超時、超量的工作,這使得原本過去被侷限於家庭/私人領域的情愛關係,開始進入原本不被視為與情愛有關的公共/工作領域中。此外,工作環境的情愛關係甚至有助於人們脫離對於原本私領域的情感依賴,以便維持現代資本主義中高生產力的勞動要求。換句話說,只要「貞操、從一而終」的觀念持續壟斷我們對於婚姻(甚至愛情)的想像,那麼我們只會見證更多的外遇與出軌出現在未來的社會中。

    其實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紀登思早就針對現代人的情愛關係提出「純粹關係」的說法。他認為民主關係的全球化改變了現代人親密關係的互動過程: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迫使私人的親密關必須時時協商與溝通,來決定一段關係的維持方式。然而,當下社會對於婚姻與愛情的(單一的、從一而終的)狹窄想像,和隨之而來道德律令(不負責任、濫交)的譴責,以及法律規範(通姦、妨害家庭)的威嚇與限制,都在在阻礙民主關係中理性協商的可能與空間。這對於必須歷經社會快速變遷與情感流動的現代男女而言,可能會早成更多痛苦。

    如果說外遇有其社會結構的因素,那麼我們就不能僅僅以傳統道德的眼光來批判外遇現象。外遇(出軌)是不精準且過時的描述,因為它反映的是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結構與過去傳統道德束縛的衝突與差距,而這個差距必須靠打開「多樣的愛情倫理/關係」才能軟化這樣緊張。多樣的伴侶關係及愛情倫理其實早已被許多人實踐,只是困於社會主流道德,才表現為所謂的婚姻/愛情危機與問題。因此,解決現代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與緊張,不能只靠法律的束縛與道德的譴責,提高多樣愛情倫理的社會接受度恐怕才是務實的做法。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社會研究所研究生)

 

 

 

邁克王子批:

 

「多樣的愛情倫理/關係」,好難懂的一個名詞,白話文應該是劈腿吧!!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c5325521/article?mid=36213&page=1#36277


 

麗思回應:




以下只是個人長期從事諮商與研究行為科學的一點心得

 

"外遇社會學"

之所以說是"社會學 " 就是以客觀現象為討論的依據

如果要以道德角度來看 那是"倫理學"

而倫理學如果沒有建立在客觀的事實之下

只會看到一群假道學者

大家說一套 做一套

如果是這樣    難怪現代的年輕人

可能選擇不結婚  同居反而是自由的

 

婚姻不只有性  

還有其他的功能

堅貞專一的性也未必保證婚姻與家庭的幸福

婚姻的經營需要學習

 

結婚之後 如果只有束縛 沒有尊重 信任 關心  溝通 

還不如像西蒙波娃和沙特 結伴50年  尊重彼此的自由

 

當然 愛情 靈性 肉體具足的婚姻是我們在決定結婚的時候 必須先有的前提

可以讓雙方有共識 共同努力維持 經營和樂的家庭

暴力病態的互相依附家庭很多 很專一 但是卻也專一於互相折損 包括折損孩子

每對夫妻對家庭的期望不同  對彼此期待不同  那是他家的事 

如果他們彼此沒問題  旁人很難置啄

 

 

社會學心理學都很清楚證明 家庭深深的影響個人的人格發展

不健全的家庭 容易養出不健全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麗思 的頭像
    麗思

    麗思的部落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