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自白:比平復心情更重要的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常常有人這樣問我,心理師的工作不是要聽很多負面的事情嗎?你是怎麼讓心情平復的?
親愛的,我不喜歡以平復心情為目的來面對我的心情,我比較喜歡說:我會去理解我的情緒,因為他們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
還記得我曾經帶過同理心的讀書會,Arthur Ciaramicoli在「你的感覺,我懂」這本書中其實提到,每個人都有同理心,而他也相信同理心可以被發展出來的。但是最快速直接的發展方式,其實在於你曾經被懂過。而在我的生命歷程裡,很幸運的被理解也被接納,也在日後不斷自我探索的路程上,發展出同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是這樣一個人。 在我脆弱的時候,對自己很溫柔。溫柔是當我知道自己很難過時,我會溫柔且耐心地陪伴,平靜地不著急地陪伴我內在脆弱的孩子,我不會對他說,你到底有完沒完,你哭夠了沒有。 我會溫柔且支持的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乖,哭出來就沒事了。我知道你很挫折,我相信我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我們已經做最大的努力了)。 同時我也是這樣一個人。 對自己很殘忍,就是即使知道面對了會很痛,我還是真實地面對赤裸的自己。當我失去親人時,我感受著內心的失落與悲傷,當我失去另一半時,我感受著內心的不安與憤怒,每一次都我更深一層地去理解自己的心情,我不會想盡辦法去麻痺自己,或者逃避這些痛苦,因為我殘忍地知道,該是我的課題,不會跑掉,停留在我身上的情緒,不會因為你分散注意力就不存在。(面對到底有多痛?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所以你們問我怎麼面對低落的情緒,我會告訴你,我只有方法而且我沒有捷徑,我的方法就是真實地面對情緒,理解他的來源。去同理自己,而不是去批評自己的情緒,去否認或阻斷自己的感受。 但是你也需要誠實地問自己,你低落的情緒多久了,如果同樣的情形超過半年以上,你有明顯睡眠和飲食上的改變時,那可能已經不是一般情緒低落的狀況,你可能需要考量到你的情緒已經生病了。 親愛的,我們真正要學的,不是急著平復情緒,而是去理解去照顧,不是急著用力壓下你的情緒,而是去承認去看見。我知道情緒的起伏讓人害怕,讓人感覺失控,但我也知道情緒生病會更讓人感覺生活無望。(這真的很重要!調節情緒,是一輩子的功課)但當我們的生命中,不曾被好好理解過,我們會很難發展出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能力,而這時候你需要去找一個可以聽懂你的人,好好讓自己的心情被聽見。 而我們常常在討論的是,心理諮詢在幫助你達到情緒平衡,然而在情緒平衡之前,我們要打開阻礙情緒流動的層層關卡,因此往往會在某個階段(尤其是接近你核心議題的階段)引發大幅度的情緒,而通常很多人會在此時覺得心理諮詢讓自己更痛苦,而選擇退出諮詢。但其實這就像剝洋蔥一樣,會在一步步談話深入你的內在時,讓你階段性感覺到不安、恐懼與憤怒,所以諮詢不會只是幫你摸摸頭,一邊回應你嗯哼而已。 所以情緒不是一個從低到高,接著就持續平緩的過程。 情緒是波動的,像高低的浪潮,他會因為你一次次的理解,而讓峰度的落差逐漸減緩到你越來越可以掌握的範圍。而其實我們對於生活,往往在自己的情緒平衡之後,就會從原本毫無頭緒、緊張焦慮的狀態,逐漸撥雲見日並且恢復到原本問題解決的能力,很多原本覺得無解的事情,就會知道方向了。 延伸閱讀:與自己的情緒和解:六件事提醒你擁抱哭泣的內在小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