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身心靈 (4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願將心靈修成花園


也許有蟲有灰塵


花仍常開


葉仍常綠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網路流傳的感人故事*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 在台上真情
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

 

  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
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 「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是
,我的 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
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 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這位父親接著說:「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
樣的孩子帶來世上, 祂奇妙 的計畫就可能實現——這 端看人們如何
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尚恩和他的
父親,有一日經過一 座公園。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正
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 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應該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
。然而他明 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
心!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 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
加入他們。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

  於是他自作主張說:「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
也許他可以 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九局上半
,尚恩戴上 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
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 的不得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
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

  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

 

  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
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

 

  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
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尚恩努力揮棒,擊
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 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

 

  恩刺殺在一壘之前—— 尚恩一出局,比賽就 會結束,對方可說是
贏定了!

 

  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
段距離的右外 ,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尚恩,跑!跑!跑到
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
睜大了眼睛 ,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孩子們又開始喊了: 「尚恩
,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
手已經接到了球。

 

  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

  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
三壘手的頭上。

 

  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

  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 聲喊著: 「快!快!跑到三壘!」?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
的孩子們都興 奮的尖叫著: 「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他的隊
友們給他英 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
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
道:「這兩 隊天使們幫助了上帝,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
計畫。」?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
因為有這兩 隊合作無間的

  天使,讓尚恩終於知道:人性也有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 擇世
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 帝都
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

  :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我們是否選
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秋意漸濃,寒 意也漸重。社會上的紛紛擾擾,讓人心頭找不到溫
暖的倚靠。

  但我總相信:在秋天的童話裡,太陽的微笑,戰勝了北風的狂傲;
真愛的燭光,融化了仇恨的冰霜。

 

 

  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那個在漫漫長夜裡點燈的人。

  每一日,當我們面對天使或是魔鬼的抉擇,願我們選擇成為:傳遞
良善 、犧牲、慈愛的人。

 

  感謝您? 我的朋友我知道,人生難免 挫折、困擾,每一刻,我們
都期望能遇上天使、奇蹟,但更重要的是, 讓我們先做那個天使,
先開始成就別人的奇蹟 

 謝謝Dailin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剛剛學會線上畫圖
這是我無意義無主題的作品
哪位讀心高手
可以幫我解讀作品中反應了什麼潛意識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把暑假還給孩子



暑假過去了,在路上碰到朋友的孩子,問他暑假玩的愉快嗎?他恨恨的說:「玩什麼!我媽要我每天補習,什麼都補,連記憶都要我去補,我又不是記憶不好,我只是不想去背課本而已,我也很討厭她叫我去補心算,現在到處都是計算機,她還叫我去補;我媽就是見不得我不念書!」我問他如果不去補習,他暑假要做什麼,他嘆了一口氣說:「發呆,什麼也不做的發呆」,我聽了默然。這的確是一個很值得檢討的問題。


給孩子一些空白時間


在學習理論上,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是對的,學過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反思,將它和過去的知識聯接起來,這個知識才會被長期儲存。從大腦的生理上來說,長期記憶需要神經迴路的「固化」,而固化需要時間(車禍的病人常常想不起來相撞之前幾秒鐘所發生的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此,學習要有成效需要給孩子一點空白的時間去反思。我們平常習慣把孩子的時間填的滿滿的,一天八節課,從早到晚,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的話,他如何能去作反思呢?


人腦不必用來死背資料


至於記憶,我們可以說e世代的來臨宣告了傳統背多分時代的結束,背誦記憶的重要性在電腦出現後已經被它取代了。現在我們可以將要背的東西存入電腦,只要知道有這個東西,要用時隨時可以提取的出來便夠了,不必浪費腦力去背它。過去財金學家上台演講時常常露一手,將長串生產毛額數字背誦出來,顯示自己的功力,現在已不流行了,因為電腦隨時可以顯示更多的數字,而且每次提取,每次正確,不像人腦還會出錯。人腦不必用來作死背資料之後,它的資源便被釋放出來作整合之用,將不相干的概念放在一起,找出它們的異同,創造出新的概念。所以二十一世紀的學習方式是從了解中創新,是廣泛閱讀,從背景知識的建構中去創造新的知識。


建構孩子根本的背景知識


在台灣,因為過去聯考只考部訂課本的關係,出現了教科書和課外書的分野,使老師、家長不准學生讀課外書以免擔誤教科書的學習。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知識是沒有分課內和課外的,因為它是相通的。知識越廣泛的孩子越容易學習新的知識,也越容易與人溝通。雨果在《悲慘世界》出版後,出去渡假,但是心中念念不忘這本書的銷售情形,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出版家,信中只有一個字:“?”這個出版家非常了解雨果,立刻回信,信中也只有一個字:“!”這是歷史上最短的通信。在國外,學生會會心的微笑,了解這故事的意義。在台灣,學生面無表情,因為他們不知道雨果是誰,也沒有看過《悲慘世界》。過去我們說某個學生很聰明,一點就通,其實指的是他一經指點,原有的背景知識就立刻跳出,幫助他了解現在的情境。所以要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根本的背景知識建構做起,去坊間的記憶補習班補習,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試問,當有電腦替你記憶時,還需要浪費寶貴的腦力資源去做機器可以做的事嗎?


讓孩子自主分配時間


我們常覺孩子小,不懂事,不會自己經營時間,其實,如果放手讓孩子試一次,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他對自己生活的安排是很有主見的,這裡,先要提醒的是信任不等於放任,信任他自己安排時間不等於放任他隨便過日子,給他這個權利之前,一定要先讓孩子了解光陰的可貴,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愉悅,沒有父母嘮叨的輕鬆,但是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做到答應父母的條件。


我的孩子很愛打電動,他說最痛苦的事就是打到最精彩的時候被勒令停業去做功課,我自己很了解這種滋味。因此,他告訴我,如果他做到我要求他做的事,打電動的時間由他自己安排,我們約法三章,只要把一天該做的事做完,時間如何分配由他,每天睡前檢查一下進度,只要有一次違規,這項特權就取消。結果發現效果非常之好,電動打累了,他就站起來拖拖地板,洗洗碗,澆澆水,活動一下筋骨。有時,不想打就去看書,打的多了,心中有罪惡感,書就看的勤快些,他也會在我下班前,先把屋子收拾好,使我回家覺得窗明几淨,心情愉快(他說這是報答我對他的信任)。我的孩子從國二下起開始經營自己的時間到現在五年了,雙方都很愉快,最主要是他覺得我尊重他,為了維持這個尊嚴,一夕之間,他突然不要我操心了,自已會開鬧鐘起床,自己做功課。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父母操心的程度不同,但是尊重他,使他自重自愛應該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法則,心甘情願的效果絕對是比打罵逼迫好。


    暑假是孩子去探索新奇,決定他自已興趣志向的時間,在沒有課業的壓力下,他可以好整以暇的去讀他喜歡的書,思索他將來要走的路,這一點的空白時間一定要留給孩子。我們常說外國孩子成熟,自主性高,獨立性強,這是不是也反映出他們的父母不像台灣父母呵護的那麼周全,他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去外面探索、去遊歷、去體驗新奇?我們常覺暑假是孩子變化最大的時候,開學時,很多老師都有學生長大了、成熟了的感覺,除了三個月不見,耳目一新之外,這段休息時間是孩子整理過去、預期未來的時間,許多的整合是要有時間、空間的配合才會發生,心靈需要自由,沒有束縛才得發揮,極權政治下很少有藝術創作就是這個道理。


    作父母的如何把握每一個暑假陪伴、指引孩子,讓他在思索人生的道路時有個正確的方向,我想比填滿他的作息表來的重要。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沒有學到東西,因為沒有補習班的證書可來作證明,但是他得到的無形知識可能更多,知識的內化是需要時間的。留白,主體才會突出,當行程塞的滿滿時,再好的頭腦也是枉然。請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自主分配他的時間。 


讓孩子盡情的玩


至於父母白天要上班的家庭,我們在美國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提出來供參考。在暑假之前,(通常在春假時)我們就打聽好孩子暑假可以上的夏令營,家庭富裕的可以送到外州的避暑勝地去學騎馬、擊劍;我們則是送孩子去學游泳,花式跳水,及各種球類,即所謂的運動營,早出晚歸,孩子在運動營中可以交到愛好同類運動的朋友,因為興趣相同,他們的友誼也維持的很久。


    就像人家說「愛好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一樣,愛打球的孩子也不會學壞,因為一天下來已經沒有力氣去學壞了。暑假中,孩子是儘情的玩,沒有任何暑期作業,也沒有返校日,也就是說,暑假就是暑假,沒有附帶條件。我記得上課的最後一天放學時,孩子們興高彩烈的衝出校門,嘴裡喊著“No more Schools, no more books, no more teachers’dirty looks!”。真的很像湯姆歷險記中,馬克吐溫所描述的童年。


    當我們說「童年只有一個」時,那個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而不是充滿暑假作業、補習、返校日的童年。請把暑假還給孩子,讓他們好好的享受他們的黃金時代吧!


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於是約了孩子出來喝下午茶。


    想不到,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如一,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是……,令我非常的驚訝,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開始看不起父母,行為叛逆起來,因為他覺得「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


模仿力是天生的


互敬是人與人相處之道,即使是傳統的「天地君親師」,維繫這五倫的仍然是個「敬」;不敬,所以臣會弒君,子會忤父,生會逆師。仔細想一下,我們真的很少對我們尊敬的人粗聲大氣地說話。難怪中國人說夫妻相之道是「相敬如賓」;有敬,夫妻自然不會吵架。


    然而,我們過去常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在孩子面前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殊不知孩子看在眼裡,不聲不響的把許多壞毛病都學去了,當我們去糾正他時,就會招來孩子的不滿,如果父母強要孩子服從時,就會產生親子衝突。有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模仿學習幾乎是天生的,連很低等的動物都有這個能力。我們一向認為雞不怎麼聰明,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但是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雞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實驗者讓一組雞學習連續啄綠鍵或紅鍵若干次後會得到食物的獎賞,另外一組雞則在旁邊觀看。當輪到第二組雞上場時,牠們很快就學會了啄鍵以換取食物。換句話說,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牠們學會了自己該怎麼做。雞有這種觀察模仿的學習能力頗讓實驗者吃驚,科學家原以為只有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如靈長類才有模仿的能力,後來發現人太低估了自然界生物的適應能力。


    所有的生物都有從別人經驗中吸取教訓的能力,一棵樹在它的葉子被毛蟲啃食之後,會散發出化學味道來警告旁邊的樹,被警告的樹就會分泌毒素到葉子中令毛蟲不能吃。在所有的生物中,人類最是模仿學習的高手,我們只要看仿冒的官司那麼多就知道了,所以父母絕對不能低估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


「無意間學習」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平常在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intentional learning)不一樣,它是直接影響我們人格的成長。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要求他們的孩子人格上健全,才對他作知識與技能上的要求。這一點,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正好相反,我們只要求孩子會讀書,不要求他其他條件,中國一向主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會讀書變成很多行為不良的藉口,這個錯誤觀念是危險的,高知識白領階級的犯罪往往比一般犯罪更危險。在現在的社會光用拳頭、棒子管教孩子已行不通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內心,跟父母的知識水準、賺錢能力無關,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一位老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生在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家中時常斷炊,父親雖是高級知識分子,因失業只好作粗工,夏天鋪路,冬天鏟雪。有一年聖誕節,他早上醒來興奮的跑下樓去摸掛在壁爐上的聖誕襪,但只摸到一塊巧克力糖,他感到非常的失望、放聲大哭。他父親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為什麼沒有禮物,因為他把買玩具的錢給了更需要錢去買食物的人,然後告訴他真正的禮物在後院。他開門出去一看,後院有個三十呎高的雪山,他父親一夜未眠,用鏟雪車把清道路所鏟出來的雪統統堆在後院,替他造了一座他個人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禮物令他驚喜萬分,也立刻使他成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對象。這個聖誕節變成他永生不忘、最好的一個聖誕節,已經六十年了仍然記憶深刻。


        他對我說,他父親一生窮困,未能給他留下任何錢財,他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大學學業。但是在他心目中,他父親未曾因此而減少偉大,因為他父親正直、高貴、有愛心,給了他最好的榜樣。他一直說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很多時候,父母以為留給孩子財富才是對得起孩子,其實,留給孩子名聲,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不要為了賺錢失去與孩子談心的機會,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過舒適的生活而失去孩子對你的尊敬。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