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身心靈 (4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剛剛跟好友聊天


她談到有位我們的學妹 老大換了三個保姆


第一個是住樓上的鄰居 有一天晚上把孩子送回來就說


明天不要再把孩子送過來  我先生不要我帶


第二個保姆 是有一次她提早下班去看孩子


竟然發現保姆把兩個孩子鎖在家裡 自己外出辦事


她又氣又急 卻要告訴自己一定要先沉住氣


趕快找新保姆 一星期才找到


等找到新保姆 終止委託 她才跟舊保姆說:


妳實在很可惡!


想想那六天每天要把孩子送過去的心情


叫做媽媽的多麼折磨 心疼


 


轉貼: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在職場工作中,「溝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對上司、屬下、同仁、客戶,
或對各接洽商談的單位,都需要更好的溝通技巧,這亦即所謂的『人際溝通』。
然而,在職場中,難免會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也會遭遇挫折,
這時,自我心情的調適,或自我不斷的激勵,就是所謂的『自我溝通』。

 

有時我們在溝通時會不自覺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對下』的說話方式,
例如:『你錯了,你錯了,話不能這麼說』,或是『唉呀,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你這樣做不行啦,你怎麼那麼笨,跟你講你都不聽……』
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否定』

 

但是,有時我們在言談間,卻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義』和『優越感』,
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可是,有句話說:『強勢的建議,是一種攻擊』

 

有時,即使我們說話的出發點是良善的、是好意的,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
太不注意到對方的感受,則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很不舒服。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一種慨嘆…你知道嗎?
其實,我滿贊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口氣』
其實,我滿同意你的見解,但我很不喜歡你『講話的態度』

 

有時,我們會說:
『我這個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門都是開的,大家隨時都可以進來和我溝通啊』
可是,如果『我們的門是開的,心卻是關的』,又有什麼用呢?
  因此,在溝通時,必須注意到對方的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感的需求』
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讚美、被認同、被附和,而不喜歡被否定、被輕視
 
所以,即使雙方意見不同,但必須做到『異中求同、圓融溝通』,
『有話照說,但口氣要委婉許多』。

 

 

 

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這個字,是哪兩個字的組合呢?是『手』和『戈』
「我」字,竟然就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刀劍、武器」,
所以每個人都常做「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 
 
但是,在溝通時,人除了防衛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善用「同理心」,
也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漂亮的話;
也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
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後悔。

 


因為說話是沒有『橡皮擦』、沒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話擦掉呀。 
另外,職場溝通中,我們必須學習『情緒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
因為,『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
  在我們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必須先靜下來、勿衝動行事,
也學習『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
有句話說:『生命的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生命的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的確,我們雖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
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M3Ug3.CAAe4WpfDaLL0dB_DIg--/article?mid=888&prev=761&next=887

http://www.youmaker.com/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想飛目錄 :
1.他 是最後一名  2.王者之痛  3.天才輓歌 4. 媽媽 我好想飛  5.漫天飛舞的考卷


6.他是教授還是小偷  7.多才多藝的傷痕  8.沉默的秘密  9.小李媽媽的飛刀


10.有本事 就有福份  11.燒餅伯的哲學  12.願~~  13.向善飛行  14.奇妙的善念


15.爸爸的奉茶亭  16.只要零錢的乞丐  17.生死遺愛  18.單車女孩


19.快樂有罪?  20.等待一條魚  21.扭曲的長河


 



我那得意門生  養了自己兩個孩子 加上我家兩個孫子女


把孩子敎的活潑可愛 能言善道 又規規矩矩 大方有禮貌


她卻從未自滿 仍然天天讀書


最近她讀了游大師"想飛"這本書  標榜"敎出會生活 懂生命的孩子"


讓她心裡七上八下 自己掙扎檢討還不夠


又把書介給我看 找我討論


雖然她知道自己給孩子的課外作業 才藝補習也許太多


因為她的教育比較偏向成就取向 ( 高關懷 高期待)


還是有點放心不下 怕孩子鬆懈下來 將來前途堪憂




從前讀過很多游大師的親職教育作品 理念很契合


這次看他的想飛 還是一樣的強調教育的精神 應該是德性在先學問其次


 不過這次他是以21篇故事為主 每個故事之後再附一篇 "教養啟思"


例如第一篇故事"最後一名" 寫一個考試老是最後一名的孩子 每次月考完


就被老師在背上 貼一張 "最後一名" 直到走路回到家才能拿掉


一路上就被同學跟著嘲笑他


這個故事之後 他就寫  " 適合孩子的路   才是康莊大道 "


喜歡這本書 是因為它是小小說  很真實  很心酸  很溫暖  又很動人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問佛 



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
            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 了灰。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翻攝自淘米社區)

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文轉載自 Susan  謝謝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網路文章  如有侵權請告知 謝謝

 

真的!好棒的一篇文章一定要看完,很受用也很受感動喔!每個人都
需要鼓勵掌聲。成功有掌聲,失敗也有獎!

  失敗有獎

  這些天,兒子怪怪的,蜘蛛似地整日粘在網上。我暗自納悶:「他
在聊天,玩線上遊,還是看影片?」下線之後,他也是若有所思,跟
他說話心不在焉,宛如走火入魔。這些年來,我們彼此信任相處的默
契,我在等待,他親口告訴我緣由。

  他沒有辜負我,謎底終被揭開,他見我經常發表文章,便下定決心
,要與老媽比高低。於是,將自己的作文,貼在一家兒童刊物的約稿
網裡。一次、兩次,不停地失敗,可是他不服,得到了編輯的指導後
,又繼續衝刺。終於有一篇被留用,編輯說,文筆精彩,相當看好。

  他說:「表現得那麼神秘,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收到這份驚喜
的,卻不只我一個。到底是孩子,藏不住心事,幾乎要昭告全天下,
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無人不知。班導師允諾,一看到雜誌,就給他
頒發「創作之星」獎。

  可是,雜誌卻遲遲不來,兒子日日巴望著,郵差一來,他總最先迎
上去,然後落寞地走開。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很久才
出來。他告訴我,編輯在網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終沒過終審。他默默
地吃飯,寫作業,洗漱。

  我抱著一盒漫畫書,敲開他的門。這個禮物,是他夢寐以求的,他
卻倔強地扭過頭去不接。我說:「這是獎品,是失敗獎。」他驚訝地
睜大眼睛,薄薄的單眼皮澀澀地重疊著,很顯然他哭過。

  我誠懇地說:「我要獎勵你,你勇敢地向媽媽挑戰,又勤奮地練習
寫作,作文取得那麼大的進步,兒子,我真的為你驕傲。」他抬起頭
,頓時眉宇舒展開來。

  第二天放學,他開心極了,說大家都羡慕他有這麼酷的媽媽,居然
給孩子發失敗獎。而那個失敗在孩子們眼中竟然也變得光彩奪目了。
我做飯,兒子翻看著桌上的《讀者》,刊登了我的《親人節快樂》一
文。

  兒子發現雜誌設了一個<最受讀者歡迎的文章獎>,可以透過發訊
投票。他一下振奮起來,預備在親朋好友間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說:
「兒子,這不好吧,如此興師動眾,萬一失敗了,媽媽該多不好意思
啊!」他笑了:「媽媽,別怕失敗,失敗了,我也給你發獎!」我暗
自慚愧,我們這些大人指導起孩子來,個個都很權威,一旦遇到同樣
的事,最缺乏勇氣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新一期《讀者》上市了,兒子拉著我,急急地去看獲獎名單,看一
遍,沒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沒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說:「媽媽,
我們又失敗了。」聽到這個脫口而出的「我們」,我心中微微一暖,
仿佛有早春的陽光,灑落心底,原來,有愛的人在旁邊,連失敗都有
甜蜜的滋味。

  第二天,我剛起床,兒子就高喊著口令進房來。他昂首挺胸、踢正
步敬禮,然後,舉起一個紙筒,開始發表莊嚴的頒獎演說。可是,剛
開頭就忘了詞,他滿臉尷尬,乾脆直接把獎品塞給我。那是一個金色
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嬰兒此起彼落地嬌憨、無邪笑聲,極富感
染力,我們倆爭著去捏,房間笑聲滿屋。

  兒子的生活,竟漸漸變得精彩紛呈,隔些時候就有最新消息播報─
─數學測驗成績不佳、口語比賽獲獎、乒乓球賽慘遭淘汰、競選音樂
課代表大獲全勝……勝了,由學校發獎,輸了,由媽媽發獎。他愈戰
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戰,都有無窮樂趣。他的班導師對我感嘆,你兒
子變得好勇敢,愈來愈讓人刮目相看。

  早餐桌上,我問道:「連班導師都刮目相看了,是你改寫了金氏記
錄,還是改變了全球氣候?」

  他說:「我給老師發了一個失敗獎。」失敗獎都給到老師去了,原
來是這個舉動引人側目與驚嘆,我不禁戲謔著說:「如果下次你要給
外星人發失敗獎的話,一定要邀請我去做觀禮嘉賓喔。」

  沒多久,我接到一個遠從珠海打來的電話。對方說,他去年學校剛
畢業,曾在兒子的班上實習

  某天早上由於扁桃體發炎、高燒,再加上緊張,課上得一團糟,實
在撐不下去,他狼狽得想逃

  他在學生們面前告解:「這節課太失敗了,我知道自己不會被錄用
,我們提前下課吧。」說著,年輕的淚,就那麼當眾落下。

  忽然,我的兒子舉起了手,對新老師說:「我們家有個失敗獎,無
論誰失敗了,都可以領獎。因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
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新老師頓時傻了。

  兒子給新老師的獎品,是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麥克風》。
先是他一個人唱:「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
嚨,是誰看扁了我沒有觀眾,我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後來,孩子們漸漸都站起來,跟他一起唱:「有誰成功沒下過苦功
,有誰出生就拿著麥克風?」

  歌聲越來越響亮,連評委老師都不禁動容。而那位失敗者,在向孩
子們鞠躬時,已是淚流滿面。

  他說,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獎品,他發誓,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老師
。臨走時,他記下了兒子的電話號碼。「現在,我是三年級的班導師
,我在班裡設了一個失敗獎,所有的孩子都相信,每次失敗都是一次
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門鈴響了,郵差送信進來,是給我的一本雜誌和一張淺綠色的匯款
單,附註欄寫著──「最受讀者歡迎文章獎」,我急忙翻開書,我竟
然是第一名,原來,獲獎名單要隔兩期才會公佈。「我們都成功啦!
」兒子用他的鼻尖,緊緊抵住我的額頭。

  歲月綿長,成功、失敗我們都該好好地享受,只要有顆勇敢的心,
無論遇見的是什麼,都是生命一場又一場的豐厚的恩賜。即使失敗也
沒關係。

  許多孩子有遇上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的通病,對於這樣的孩子,不
論如何鼓勵或斥責,都不太能夠發揮效果。要使孩子擺脫消極內向的
個性,必須先教導他們「失敗的價值」。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身的
挫敗經驗,告訴他們自己從中學習到的事情,促使孩子效法父母,慢
慢不再畏懼挫折。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圖片:comtools.esdlife.com






 






我有幫別人更快樂嗎?

 文.黑幼龍    2009/02 康健雜誌 123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謝謝





 


很高興一開春,在新的一年,跟大家在《康健雜誌》的專欄見面。


專欄的一開始,我並不想談如何致富和成功的大道理,而是想從快樂談起,怎麼樣可以更快樂?



因為這一直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所追求的,我想在一開年跟你分享。



一年多前我看過一部電影叫《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講一個人聽到自己罹患絕症噩耗時,會想做什麼事?


 




 



故事從一個億萬富翁(由傑克尼克遜所飾演)在病房遇到了另一個修車工(由摩根費里曼所飾演)講起,兩個人都因癌症住進醫院,走到了人生盡頭。



過世前想看、想體驗的事



有一天,億萬富翁看到技工一直在書寫,很好奇追問才發現他在寫人生清單(a bucket list),他剛進大學時,哲學老師叫他們列出的一份人生清單,寫出他們在過世前想做、想看以及想體驗的事。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覺得這個點子太棒了,隨後也列出自己的人生清單,



兩個人還結伴做了許多想做的事,包括賽車、打獵和旅行,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快樂的足跡。


 



有一天到了埃及金字塔,技工突然變得很認真嚴肅,不管是表情還是話語都很慎重,他說埃及人一直有個傳說,



說人死後到天堂門口會被問兩個問題,回答的內容會決定你往哪裡走。

 第一個問題是:「你在世上的這一生快樂嗎?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沉默不語,因為他雖然擁有私人飛機、豪宅和美食,十分富有,極其享受,但他回答不出來,因為他的確不快樂,他知道有很多東西不是金錢能換得的。
 他無法回答,催促著趕快說第二個問題,技工說:「那你在世上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億萬富翁聽了更加沉默,甚至生氣,因為他是個大老闆,對人極為嚴苛,常常挑剔找麻煩,不要說幫助人快樂了,甚至還讓人很不快樂,是別人痛苦的來源。加上自己還離過四次婚,唯一的一個女兒不相往來,他這一輩子從來沒幫助別人快樂過。

 減少批評、責備、抱怨,才會快樂起來

 我對那一幕印象極為深刻,我們現代人都忙著工作,競爭壓力很大,如果我沒猜錯,很多人跟我一樣,從來沒想過第一個問題:「我這一生快不快樂?」而對第二個問題,反應還會是:「問了還不是白問,我還能怎麼樣?還不是得上班、下班?」

 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當然不一定。同樣的環境職場,同樣的工作,如果我們很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感恩惜福,也會在逆境中抱持正向態度,可以讓自己快樂的程度就不一樣。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幫助別人更快樂?」可以想的東西就更多了,似乎跟第一個問題關係很密切。



一個不快樂的人,很難帶給別人快樂,因為他的想法、作為都是負面的。



卡內基講得很清楚,人要減少批評、責備、抱怨和挑毛病,才會快樂起來,也才有可能跟別人好好相處溝通,帶給別人快樂。



我有個朋友是快遞公司總經理,有一天他的助理跟他說:「總經理,拜託你不要這麼愁眉苦臉的好不好?」



他生氣地說:「難道我連自己不快樂的權利都沒有嗎?」



小姐說:「你真的沒有權利愁眉苦臉,因為你害得我們的工作士氣也很低落。」



在家裡也是,如果父母愁眉苦臉,孩子也沒辦法快樂起來,影響一家人。



自己積極正向,不僅自己能快樂,也會大大影響別人的。

 



學會讚美,帶給別人快樂



我最近在看巴菲特的自傳,裡面提到員工都很喜歡跟他一起工作,因為他很會讚美別人。



其實巴菲特以前並不是快樂的人,內向、害羞和退縮,他是在二十幾歲參加卡內基訓練之後改變的,他在自傳裡提到卡內基有16次之多,講到他如何從退縮害羞變得有自信,懂得跟別人溝通,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甚至讓他娶到老婆。



那是他在一次訓練得獎後,十分開心快樂,晚上才有自信開口跟女朋友求婚,結果一舉成功,更加深他日後持續改變,愈來愈有信心。

 我們在台灣長大的人,特別是4060歲的人,不太會也不好意思讚美別人。



但要帶給別人快樂,就要先學會讚美別人和聆聽別人說話,這部份我們以後慢慢再談。

 寫《追逐日光》的尤金·歐凱利是美國KPMG會計事務所的總裁兼執行長,他也是在發現自己得腦瘤,生命只剩100天後,寫下最想做的事,結果發現前幾項都是想去跟別人說感謝和讚美的話。

 他寫信給一個高中同學,說自己跟他在一起時有多開心,結果對方沒回應,



他乾脆打電話去,才知道對方根本沒收到,他就在電話裡說了起來,對方也很真誠地回答他:「你在我們班上什麼都是跑第一的,第一個當總裁,第一個做什麼什麼的,



現在連去天堂都是第一個的,但我們早晚都會在天堂見。」

 尤金·歐凱利在死前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不管你現在幾歲,身體健康狀況如何,都要把你想做的事情儘量往前移,不要等到五十幾、六十幾才做,現在就去做。

 我看完書,立刻打電話給我在美國的妹妹,告訴她我們以前在家裡有多快樂,



最佩服她不記仇,不會對人懷恨在心,我講完後好開心,她也好開心,這就是我講的,自己快樂,對別人說出讚美肯定的話,就能帶給別人快樂。

 在新的一年,不管你是做哪個行業,什麼樣的工作,每天進辦公室前,



都可以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我快樂嗎?」、「我能不能幫助別人更快樂?」



那麼一天的工作就會很不一樣。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晚去看 送行者 應該是龍巖人本公司包場招待的公益播映吧


一個大提琴手   成了殯葬禮儀師


面對男女老幼 貧富病苦 莊嚴慈悲的各樣


以最美的遺容 送他們走完的人生最後的一程


其中一段 那澡堂大嬸的去世與納棺過程


讓我哭到不行


大提琴演奏與納棺兩個腳色在一個人生命中


和諧的共存


這是一部對白不太多的日語片 碰觸人人要面對的議題


處理得很好


我無法用文字描述我的感動和心酸


許多的感覺 只有親自觀賞 才能體會更深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因為forester一段留言   我流了一大把眼淚


順著他的格子


http://tw.myblog.yahoo.com/h-forester/article?mid=8745&prev=9018&next=8559  


擦拭孤兒淚的人....志工、領養人


我的回應:


人世來洗魂的!(邁克王子)


我還沒看平安旅者孤兒淚


但輔導過一些機構式教養出來的孤兒


和輾轉於不同寄養家庭長大的青少年


因此曾經讓我也想加入寄養家庭行列


提供優質生長環境


可惜家中連續變故 而沒餘力


找到平安旅者(兩年前我常常過去讀她)的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effrey8869_8869/article?mid=36260&prev=-1&next=36140


光是聽到那首孤兒淚 就想哭了


* 孤兒淚的部落格~
前兩天無意間發現了這部落格..停下腳步瀏覽了一下
..
裡頭目前只區區9篇文章
,但 令我震驚的是..都是對縣府社工單位的控訴!
甚至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國外人士領養台灣兒童,是可以申請到費用補助的?!

這篇文章以及相關報導,可以至孤兒淚的部落格詳閱..
*縣府狼心,漠視兒童遭性侵!”放任孤兒遭受寄養家庭虐待*
如果相關單位有其他不同見解或事證,也歡迎澄清指正~

以下是引述 孤兒淚部落格 節錄的一篇文章:

請問:社工看到喜歡的東西可向寄養家庭索取嗎?算貪污嗎?
請問;想混的調大里?台灣都沒社工了嗎?
請問:我們善心人士捐的錢都在那裡?我確定(帳目會記的很清楚的)

訴求明確:別再本末倒置,面對寄養童真實的問題..

家扶社工抨擊寄養家庭說:本人
常不讓寄養童離開,沒資格當寄養家庭..

事實是:寄養家庭的責任是,生活照顧,學業指導,依寄養童之生活狀況,將事實呈報社工,實際照顧者須以寄養童之最佳利益,向社工提出建議..


1
郭童是:因已有返家被猥褻且一星期都吃泡麵之事實,寄養媽媽才建議別再讓她返家多日,決定權在縣府及家扶,因他們不採納我的建議,導致返家又被其父之友性侵(我不讚同郭童返家,是因為我明知返家會有危險,事實證明,我的建言是正確的

2
林童是:在幼稚園大班時,我就建議要趁孩子尚小,該做其他安排,他們不知是用那個程序?(質疑:用一句保護個案,掩蓋一切),事實就是一直沒做處理。
我替孩子不平、喊冤的是因;林童一再長期受虐,又被莫名其妙放至我家七年多,最後是被恐嚇且要走當天是強制拉出去,完全沒考量孩子的心態及情感,法律規定(滿七歲,孩子有自訴權,須受尊重)
A:我強烈要求,林童須受到完整的心理治療,縣府、家扶須給林童時間,而非不理就是七年,要處理就是兩個月我這樣的要求是因林童的最佳利益,確定沒錯誤

3
廖童鑑定遲緩的當時,本就該依廖童之最佳利益做治療,...

請問:帶廖童去鑑定的用意是什麼?

因為廖童本是孤兒,廖童要出養,只要符合孩子最佳利益,就須被考慮,寄養家庭一開始就表明要收養廖童,寄養家庭對廖童之身體狀況及身心了解最深,卻一再被排除在外,縣府堅持將廖童出養國外,機構將孤兒出養國外可合法收取15000美元以上的費用,還可合法向台灣政府申請補助國內收養完全免費用!

本人尋求解答:孤兒的出養,是否為國內收養人的利益?或是機構的利益?
(
旅者:我並不同意"利益"這兩個字..蝦咪利益?..這些孩子還不夠可憐嗎?)

政府引毒奶,毒全民,現在台中縣政府、家扶中心是否將孤苦無依的孤兒放眼裡?會承認疏失嗎?掩蓋事實,本末倒置,因此我們拒絕喝毒奶,百姓血汗錢不能花的不明不白..


呼籲社會善心人士,請直接將善款送至當事人手中或用匯款方式,血汗錢千萬別給詐騙集團A走了(帳目人人會做)...

作者最後的結語..我不置可否..但 要求的是:善心捐款是幫助弱勢孩童及需要被幫助的人而不是養一群社工..


再連結到孤兒淚部落格 我幾乎想在重操舊業 去做兒童的照護者


我在平安旅者的回應


孤兒淚部落格


1.一封 寄養媽媽無法回覆的家書


http://blog.udn.com/mnbs888/2627241


2.出養國外只為了讓機構合法賺錢?孤兒是賺大錢的貴人?


http://blog.udn.com/mnbs888/2280943


3.嫌養女禿頭 美夫婦網拍


http://blog.udn.com/mnbs888/2488253


孤兒淚  歌詞


 一滴泪,我眼里含着一滴泪,有谁知道,眼里的泪水是什么滋味。
一滴泪,孤儿的眼泪流给谁,有谁知道,失去了爹娘是什么滋味。
天冷了谁来管我,饿了去找谁,树上的小鸟也有妈妈来陪,除了叹息和流泪,我无家可归。
 孤儿泪,孤儿的眼里含着泪,有谁知道,孤儿的泪水是什么滋味。
 孤儿泪,孤儿的眼泪流给谁,有谁知道,失去了爹娘是什么滋味。
 天黑了心里害怕,夜晚无处睡,树上的小鸟也有妈妈来陪,除了叹息和流泪,我无家可归。孤儿泪,孤儿的眼里含着泪,有谁知道……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207/5/1e2va.html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2/07 14:56



(中央社台北7日電)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心胸寬廣、不輕易發脾氣的丈夫,能夠包容遷就妻子,有這樣的丈夫,妻子會皮膚光滑細膩,不容易長暗瘡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



上海「解放日報」報導,內向、寡言少語又心胸狹隘的丈夫,他們的妻子大多會鬱鬱寡歡,皮膚粗糙;粗暴、脾氣壞、不會體貼人、容易吃醋、動不動就責罵妻子的丈夫,他們的妻子皮膚容易長黃褐斑,容易衰老,頭髮變白。



喜歡尋花問柳,常藉故不回家,但有時在家又會逗妻子高興,在應酬場合表現得與妻子十分恩愛的丈夫,他們的妻子皮膚和肌肉容易鬆弛,眼部容易出現皺紋,而且身體不太好,人也容易消瘦衰老。



  專家研究同時發現,身體肥胖的人走路時,骨盆和腰椎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重心前移,腰部受力就會變大。如果鞋子穿得不合適,導致受力不均,損害的不僅是腳,還會造成腰部的勞損。



專家認為,胖人並不適合穿平底鞋。因為鞋底太薄的鞋不具有緩衝作用。身體肥胖的女性會比常人更容易受到扁平足、排尿功能減弱、腰椎受損等症狀的侵害。因此,肥胖女性最好不要穿平底鞋和細高跟鞋,應儘量選5公分以下的圓頭坡跟鞋。



  現在不少女性因為冬季怕冷,整日很少出門,更不用說經常到外面曬曬太陽了。其實,最新研究顯示,從健康角度看,女性是最需要接受冬季陽光洗禮的人群。



英國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沐浴陽光的女性,要比少見陽光的同齡女性生理上更年輕,更易減緩衰老進程。



  科學家發現,味覺也有男女之分,女人的味覺比男人更勝一籌。丹麥科學傳播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識別不同濃度的甜味和酸味方面,女性表現得更突出。而在識別相同濃度的甜味和酸味時,男性調動的味蕾數分別比女性多出10%和20%。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女性喜歡淡味型飲料,男性喜歡濃味型飲料。



  另外,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儘管孩子青春期時與父母爭吵不斷,但他們22歲起態度會轉變,開始認識到家人的重要性。調查顯示,子女22歲時開始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980207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那些具有純淨心靈的人,永遠追求美好境界的人,為眾生奉獻生命的人,不論他們信不信佛,他們所去的地方都是極樂世界,即使他們入地獄,地獄也會化成極樂世界!」

此文解了我的一些疑惑 安頓了因為沒有專一信仰 而略為不安的身心

 

麗思

 

《乘願》     林清玄

 有一位善於講道的法師,經常告訴第弟子應該深信極樂世界的存在。甚至說,只要深信阿彌陀佛,不論是善人惡人,在臨命終的一念,必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有一天,一個弟子問道:「師父!如果只有深信佛國淨土的人可以得到往生,那麼,那些具有純淨心靈的,永遠追尋美好境界卻不信極樂世界人,死了之後到底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使法師陷入了深深的沈思,因為他也不能確定那些不信仰佛的,或者在佛之前出生的,沒有聽聞佛法的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歸宿。

 
 法師幾天幾夜都不能安枕,也無心講經「那些具有純淨心靈的,永遠追尋美好境界的了,死了到底去了哪裡?」他每天這樣反覆自問,甚至到了恍惚出神的地步。

 
 法師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坐上了一輛通往地獄的列車,沿途經過了許多的火焰與大水,兵刀與箭簇,枯萎的樹木與乾裂的土地,終於抵達地獄的大門。

 
 他走入門內,大吃一驚,門內的繁花盛開芳香撲鼻,山崗翠綠,流水清澈,充滿各種美麗的顏色,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歡喜和樂。

 
 他看到幾位老人坐在桃花林中喝茶,其中一位老人向他走來,說:「我是莊子,你不就是那位善於講淨土法門的法師嗎?坐下來喝一杯茶吧!」

 
 法師驚魂未定的坐下,莊子說:「來!我給你介紹幾位好朋友,沿著右手邊是老子、蘇格拉底、孔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這裡不是地獄嗎?」 
 「哪裡來的地獄!凡是我們到達的地方都是極樂世界呀!」幾位老人異口同聲的說。寺廟裡的幽冥鐘響了,法師徒夢中驚醒過來,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

 
 第二天,法師恢復講經,他說:「那些具有純淨心靈的人,永遠追求美好境界的人,為眾生奉獻生命的人,不論他們信不信佛,他們所去的地方都是極樂世界,即使他們入地獄,地獄也會化成極樂世界!」
 
-----------------------------------------------------------------

  在SARS最嚴重的時候,一位精於面相的朋友,來找我聊天。他非常大惑不解的問我:「那些因為SARS而死亡的醫護人員,他們的面相都非常好,為什麼不能享盡天年,他們的面相不論怎麼看,都不會是短命的相呀!」

 我說:「這個問題不只面相如此,如果你用子平術、紫薇斗數、麻衣相法、易經卜卦…所有的相術來算,都算不出他們只有這麼短的天年!」

 朋友納悶的說:「那是不是所有的命理都不準確了?」 
 我說:「也不能這麼說,只能說命理有它的界限,界限之內可能是準確,界限之外就無能為力,就連鬼神也無能為力,就像台灣有多少能人術士,卻沒有一個人算得出九二一大地震和娜莉大水災,全世界有多少命理星相、超感超能的人,卻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算出樂透獎的號碼…。」

 數既然是天機,就非人力所能理解。 
 「只有一種觀點,來看那些為了救SARS病患而死亡的醫生護士,才說得通。」我說。 
 「怎麼說?」 
 「他們都是菩薩或天使來化現的!菩薩的精神超出三界之外,在短暫的輪迴裡,他們為了解救眾生而有種種的示現,他們佈施了頭目骨髓,乃至性命,生生世世,在所不惜!從人間短暫的眼光,他們是痛苦而可憐的,但從恒久的空性來看,他們的犧牲正是解脫、自由、清涼!在空性之中,哪有面相不面相呢?你看寺廟裡的五百羅漢,哪一個是面相學所能格範的?」

 「所有人間的醫生和護士都是乘願再來的菩薩,否則在世界那麼多種行業裡,他們卻偏偏做了救人的行業?醫生護士,或許有好有壞,但從願的觀點看來,他們的願都是菩薩的願,所以,看醫生如觀佛、見護士如遇菩薩,若有此心,就會有此景,看見了他們在面相之內的真精神。」朋友聽了,深有同感,欣然而去。

  夜裡,我在焚香祭拜的時候,腦海裡浮現那幾位為了拯救眾生而往生的醫生護士,他們的面貌莊嚴、宛然如生,我合掌祈請:「慈悲的菩薩呀!請乘著願的法船再來相會吧!」

轉載自網路 如有侵權 煩請告知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法師的圓寂讓我想起殷琪與聖嚴法師的對話~慢行聽禪


當時讀到這一段對話摘要時 好像殷琪問的問題 有許多也是自己想的問題  就覺得好像自己也多少被開示了 


麗思


殷琪與聖嚴法師的對話~慢行聽禪



20039月到20068月,長達三年的時間 ,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上山去向聖嚴師父問法。 


原本只是隨緣提問,殷琪自己記下師父回答的重點,持續了一段時間後 ,發現提出的問題,正是所有人在生命成長過程中,普遍會遇見的問題 ,亦是人生的根本迷惑,因而動了「法無私法、有緣皆可聽聞」的念頭。 


遂由佛教文學作家潘(火宣)筆錄紀實,寫成《慢行聽禪》


能了解無常、運用無常,就能找到快樂 


殷:無常對一般人而言,都會是一種恐懼。 


師:這是負面的想法,無常有正面的解釋。所謂無常,就是萬事萬物不可能 永久,好與壞皆然。 


好的事物不可能永遠美好,也沒有一定準則,而是無止盡地發展 ,到了最後,無所謂好或者不好,那才是真好。 


至於壞,對一般人而言,最壞的狀況莫過於死亡了,這是最大的恐懼 ,因為生命、一切都嘎然而止。 


然而從佛法而言,死亡是一個過程,是無常的現象,甚至連死亡本身也 是無常。因為死亡以後又充滿希望,所以死亡並不是很可怕的事。


 


 因為無常,人可以成佛 


師:無常是一個積極的思想。因為無常,所以有無限可能;如果不是無常 ,便是停留在永不變遷的局面,那就完全不可能的。 


殷:這怎麼說? 


師:因為無常,人可以成佛;如果不是無常,凡人永遠是凡人 。凡夫只是一個階段。一個窮人,因為無常,窮不是恆常的狀態 ,因此有成為大富翁的可能。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因為無常 ,目前沒有知識,不是無法改變,只要勤勉學習,便有變成大學問家的 可能。 


殷:所以我們應該更積極地過生活。 


師:對,無常絕非消極,而是積極對自己的未來、對整體社會進行努力 ,使之處於好的狀態


   


以信仰安頓身心,是可愛的社會 


殷:如果有人想辦一所幼稚園或小學,在不失去世間學的基本競爭力之下 ,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辦出與生命有關的學校?我們如何可以讓生 命議題早一點進入學校教育? 


師:可在大學研究所裡開課,也可在通識教育裡上宗教課程 。中小學各級學校可由課外活動裡來鼓勵,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宗 教,來接觸、了解、參與。 


其實,父母的宗教信仰對兒女會產生直接影響,但在漢人社會裡 ,父母信仰佛教,卻不鼓勵孩子信仰,要讓他們長大了自由選擇 。結果,孩子可辛苦了,長大以後,可能沒有信仰,可能要接觸時 ,也得慢慢摸索,直到自己認為可以接受。 


如果從小有家庭的引導,對孩子的一生可能會有大的影響。 


  


不快樂,問題不在貧富而在生命價值 


殷:在現代社會裡,是否人會越來越感覺到沒有快樂的基礎? 


師:問題不在物質條件的貧富,而在觀念,在生命價值的認定。 


西藏過去生活雖苦,但他們有佛法的薰陶,而現在的年輕人不去聽經 、作大禮拜,物質條件好了,但受到漢文化、社會主義的影響 ,同時教育方式也不同了。 


過去,他們從小在佛寺裡接受佛教教育,現在可以念小學 、中學甚至大學,教育體制與觀念都與過去迥異。 


以佛教觀點而言,不反對科技、技術或工具,但人的目的不在於器具 ,而是讓自己感到快樂。快樂是什麼,與信仰有很大關係。


多錘多鍊,就算未成寶劍,也已經不是普通的鐵了 


殷:悟也有不同的層次嗎? 


師:有,禪宗講頓悟,不一定馬上能悟,不悟也很有用啊!比如 ,要將鐵打成一把寶劍,千錘百鍊,在尚未成為寶劍之前 ,每一個錘打的動作都有作用。多錘多鍊,就算沒有成為寶劍 ,這鐵也已經不是普通的鐵了。 


殷:我們打禪七,應該只是專注在當下。 


師:專注在當下,吃飯,如廁,走路,打坐……,專注每一個生活細節的當 下。至於,打坐姿勢好不好?能持續坐多久?都不是重要的問題 。有人覺得坐得久表示功夫到家,禪宗祖師講,木樁插在地下 ,可以一插幾十年,但它還是木頭。


 


化為光明,就是解脫 


師:我給妳看一樣東西。 


殷:是化石。 


師:以前的生命,現在變成石頭了,若能化為光明,多好。如果修行的話 ,就會化為光明,不修行就轉世再來。 


師:這是石頭,但本來是一個生命。 


殷:貝殼? 


師:這不是它的殼,而是它的肉。 


殷:要化為光明恐怕是很難的一件事。 


師:化為光明就是解脫,如果在修行時常常有這種體驗,不必擔心啊。


 


如果教育只在訓練爭取名利,孩子就很可憐 


殷:我看一般學校教育重視的教學,似乎與人的基本需求有很大的距離 ,幾乎沒有太多內容是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處理情緒 ,每個小孩都很自我,以自己的需求為目的。上學可能是一定要的過程 ,但這樣的教育我感到無奈。 


殷:以前有比較好嗎?師父小時候如何? 


師:台灣的小孩子被訓練如何能富有,怎麼去爭取自己的地位、名望 、權力,如果從事教育者所看所想就是如此,那麼台灣的小孩 ,就很可憐。 


師:我小時候根本沒有受教育。後來進寺院,老師講的內容聽不懂 ,只知道背、抄、默寫,能知道一點點意思,就高興得不得了。



 


取之社會,回饋社會 


殷:師父您對台灣擁有較多財富與資源的人,有什麼話要說? 


師:對大財團我有一些期待,我相信我的期待也正是那些大財團想做的事。 


第一,企業運作最好是聘請專業經理人 


第二,要考慮到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使台灣民眾都能因這些財團的存 在而同享其利,而不只是生產產品給民眾消費。 


產品是賺了大家的錢,取之社會更要回饋社會,最好的幫助不是金錢的 分享,而是使大家都有工作機會,這可能要與政府一起配合。


 


殷董事長的疑問,也是許多人的疑問;而聖嚴師父的解惑 ,也是為許多人解惑


殷董事長的問法,聖嚴師父的回答,是心靈之山的探進 、實象之山的陶冶。


讓我們能從容其中慢慢思惟、慢慢深化、慢慢感知生命的況味 。只要心念一轉,也猶如上山,猶如聽禪。 


天下文化出版  


更多精采內容


請詳見 天下文化書坊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cJ0oyGOZEQNxIsTtixu0Gi4-/article?mid=790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引用Emily:http://tw.myblog.yahoo.com/emilywei-lanchunwei/article?mid=11820&prev=11824&next=11819

昨日在高鐵站內的書店發現這本書,它真是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嚴長壽要告訴你︰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天使,決定你的未來!
只有你願意去做他人的天使,生命才得以豐滿!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是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繼《總裁獅子心》(1997)、《御風而上》(2002)之後又一勵志大作!

也是他最熱情的一本書!

 


..........................................................................................................................................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 嚴長壽序

二○○五年,應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的邀約,我在台大的畢業典禮上做一場演講,這是陳校長在卸任前最後一次主持畢業典禮,他很希望我給孩子們一些祝福。那是一場有七千多名畢業生外加來賓和家長的演講場合,蒞臨的貴賓有立法院長王金平、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還有全台灣最頂尖的教授及學生們,我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企業人士,要去面對這些菁英人物做演說,心裡十分忐忑,壓力也非常大。

就在心裡揣著這件事情時,當時的台南藝術大學黃碧端校長也來邀約,希望我能去參加南藝大在同一天下午舉行的畢業典禮。我第一個反應是「不行」,同一天的時間南北兩場,台大的演講已經讓我焦慮,實在沒有時間準備另外的演說;再者,儘管我有許多好友都是藝術家,我對他們也充滿了尊崇,但是面對這些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藝術家們,我何敢夸夸其談?

黃校長感受到我的猶豫,畢竟是教育專家,他不壓迫的給了我考慮的時間。幾天以後,有一些訊息在我腦袋裡萌芽發酵,思路越來越清晰,我不但答應了這場演說,甚至心中充滿了期待。

六月四日那天,早上我在台大演講結束,立刻搭飛機南下,來到南藝大。到了會場,可以想見,空氣中浮動著青春的歡欣愉悅,一個個戴著方帽子的青年朋友們端坐在台下,卻壓抑不住雀躍的心靈,騷動的、輕佻的,今天是屬於他們的日子,船即將揚帆了。台上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今天他們是初次掌舵的船長。看著台下一張張年輕藝術家的臉,我有滿心的祝福,但是在船離開避風港之前,我想他們還需要最後一次叮嚀。

於是,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我說:「親愛的同學,首先我恭喜大家今天完成了階段性的學業。我今天從台北趕下來,如果大家原諒我的直率,請讓我用最真實的語言與你們溝通……」前排的同學不說話了,我接著說:「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我想今天畢業典禮結束,從明天開始,你們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而且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工作!」中間幾排交頭接耳的同學也安靜了,我看到幾百雙眼睛盯著我,眼睛裡有不解、有疑惑,但是震撼教育還沒結束:「更殘忍的一點是,可能台灣根本沒有給藝術家工作的機會!」

這時候,全場的同學都靜默了。

這是什麼日子?台上的講者給的不是璀璨煙火,卻敲了一記警鐘。我沒有放鬆,繼續說:「親愛的同學,如果你認為過去你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只是一個謀生的工具,你將會非常失望!」畢業就是就業考驗的開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是什麼工具,僅僅把所學當工具「換口飯吃」,投入社會後你不僅會失望,可能也要遭遇一連串的打擊!你想要進國家的兩廳院工作,會發現已經有一群國外深造回來的高手在排隊等著職缺;你想要開音樂會,卻借不到場地,即使借到了四百人的場地,你會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半的觀眾入場;你想要開畫展,沒有人青睞;你想要加入舞團跳舞,但微薄的薪水連肚子都餵不飽。

你會發現自己茫然的站在十字路口,挫折感壓得你挺不起胸膛,接連的打擊讓你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你對自己過去所學的開始疑惑,甚至你會認為在學校的一切都變成無意義的投資。於是無奈的選擇之下,學音樂的同學就去教下一代學樂器,教授結束,你再鼓勵他們去考音樂系,考上音樂系好不容易又畢業了,他們跟你一樣仍然面臨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於是他們又只得再去教下下一代學音樂!周而復始,每下愈況。

「各位同學,這真是一個非常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啊!」

空氣凝結了。驕傲收起來了。我還看到一張張佈滿焦慮的臉。

各位同學啊,問題在哪裡?

如果,你認為你的所學,只是一個就業謀生的工具,而不明白它真正的價值,那麼畢業後,未能立刻找到工作,你沒有權利抱怨,沒有人欣賞你的音樂,你沒有權利抱怨,沒有人買你的畫、沒有人看你的舞蹈,這個時候,你也都沒有權利抱怨!

「因為,你們真正擁有的,不是一個『謀生的工具』,而是一份『感動人的工具』!」

這個感動人的工具,除了用來謀生就業,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這工具上,你自己是否曾被它感動?

如果這感動人的工具,在你的胸中有股澎湃激昂的力量,你會不會急於將此工具用來感動人,盡到感動人的責任?你是不是心甘情願、甘之如飴的想要影響更多人「投入」這個認知,而且把藝術變成滋潤生命的工具?尤其當你看到台灣的社會在這麼浮動的時候、價值觀這麼混亂的時候,當上從高層的領袖、下到基層的公務人員都因為缺乏人文素養,而無法讓自己的心緒安定下來的時候,其實這個社會是非常需要你們這樣的藝術家,走向社會、感動別人,幫助人們找回沉靜思維的力量。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身的價值,不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工具,你就沒有權利抱怨!改變你的心態,走向台灣每一個偏遠的角落,用藝術去感動每一個需要的人們!這時候你會發現工具不只是工具,這時候你會發現生命從這一刻開始有了意義、世界從這一刻開始才是你的!

台下響起了如雷的掌聲。




同學的眼睛發出了熱情的光亮,微微閃著淚光。第二天我收到了許多同學們的信件。他們告訴我,學習了藝術這麼多年,懵懵懂懂,昨天的演講竟如當頭棒喝,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演講終會結束,那些回響卻教我久久難忘。我想台灣有更多的年輕學子們需要一些鼓勵、一些提醒、一些叮嚀,這是我決定再次寫書的初衷。



台灣沒有理由讓「政治」變成生活唯一的希望,大家都在等,等接任人的立即表現,等下一場選舉、等一次翻盤的機會,把責任、把契機都交給選票去決定。可是,親愛的年輕朋友們,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這樣等待蹉跎?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天使,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等待政治人物改變的同時主動去審視自己、審視環境,找出自己的優勢、自己的責任,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去面對!

如果說《我所看見的未來》是對有權力、有影響力的人以及關心台灣的朋友一些獻曝的建言。那麼這本書就是給所有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人一份真誠的禮物。





資料來源  http://blog.udn.com/2008angel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句話..很短卻很讚~~


 


 


可口可樂總裁曾說:


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玩著五個球,
五個球是你的~~


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



這五個球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


掉下去會彈起來,那就是工作。

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


掉了,就碎了。




共勉之

"
世間最珍貴的


 


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引用:Eva媽咪http://tw.myblog.yahoo.com/jw!TF.s2WuXBhb4rEgekxKYWHM-/article?mid=16042&sc=1&sc=1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為了準備演關於老人的演講  找到這一篇報導


根據調查 老人仍然有性需求 


但是台灣的老人安養機構之環境規劃 顯然沒有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不是老不羞----關於老人性需求  


中央社 2007-09-30 18:17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三十日電)年長民眾還是有性需求,但台灣老人安養機構不隱密,有學者今天在一項研討會中強調,只要兩人同意而未侵犯他人性權利,老人性行為應不受壓抑,且老人安養機構應闢私室提供服務。

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與縣府社會局合辦的﹁老人性教育工作坊﹂昨天起在縣府舉行兩天,邀請學者講授老人各項性議題,今天下午進行實作案例及綜合座談,高縣老人公寓、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仁愛之家、內政部南區老人之家、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愛老人養護中心,說明住院老人性需求個案及處理方式。



四所老人安養機構的老人都有性需求。老人公寓更有長者經家事服務員碰觸就會興奮;南區老人之家有八十歲長者習慣性﹁遛鳥﹂,經協調看﹁圖片﹂後自行﹁解決﹂。仁愛之家附設老人養護中心則舉辦鋼管秀、猛男秀抒緩長輩們性壓力。
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阮芳賦表示,他有次訪問國軍高雄總醫院時,發現有病患病床空空無人,院長表示因病患﹁手淫﹂而被禁閉,這四家養護機構處理老人性問題顯然高明的多了。老人的性行為只要兩人同意,且不侵犯他人的性權利,有什麼不可以?



他表示,仁愛之家附設老人養護中心舉辦鋼管秀、猛男秀屬於群體性,不會發生衝突、侵害,相當有效果;這項主動性、組織性活動較不容易出問題,也解決老人身心健康問題。養護機構若發生老人性問題應攤開來談,讓老人們知所進退,也應提供隱密空間,解決性問題。
他也指出,老人是弱勢群體,受中華文化缺陷的影響,將財產都交給子女,導致受子女掌控。老人的權利應與年輕人一樣,只要兩人正常交往,不應由家人決定。
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長林燕卿表示,老人有愛情才活得更幸福,也應有勇氣面對、追求性生活。年長民眾較主要是看到配偶快樂,如無法滿足對方性需要,應接受配偶外求。



她指出,老人安養機構生活空間幾乎都敞開,應闢設兩、三間私室供老人性生活使用;工作人員如發現長輩們歡愉時,在不影響他人作息時應掩護。
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馬長齡稱許老人養護機構對老人性問題越來越用心,並指出,目前機構幾乎沒有性需求的滿足場地,常出現尷尬的場面,性需求只要不侵犯他人,有何不可。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台東玉長隧道(玉里到長濱)縮短了台東和花蓮的距離  連接了台東的山與海


 

1980年,大衛在美國阿靈頓商學院讀書。他的大學生活,主要靠父母按月寄來的那麼一點錢來維持。


不知怎麼的,家裡兩個月沒給大衛寄錢了。大衛的布兜裡只剩下一枚硬幣了。肚子咕咕直叫的大衛走到電話亭旁,把所有的錢也就是那小小的一枚硬幣投了進去。


「喂!你好!」電話接通了,千里之外的大衛母親說話了。


大衛帶著哭腔說:「媽媽,我沒錢了,現在餓得慌。」 大衛母親說:「親愛的孩子,媽媽知道。」


知道了為什麼還不匯錢?大衛剛要把這個疑問怒沖沖地向媽媽說,忽然感到母親的話音裡有一股深沉悲涼的味道。大衛預感到不妙,他趕緊問:「媽媽,家裡出什麼事了嗎?」


大衛母親說:「是的,孩子,你爸爸得了重病,已經五個月了,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由於患病導致工作沒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斷了。因此,這兩個月沒給你匯錢。媽媽本不想告訴你,可你大了,應該自謀生路了。」


大衛母親說著說著,大哭了起來。


電話那端,大衛也「撲嗒」、「撲嗒」直掉眼淚,心想:看來自己必須輟學回家了。


大衛對母親說:「媽媽,你別難過,我現在就去找工作,一定養活你們。」


殘酷的現實把大衛擊暈了。還有一個月,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如果能有十塊八塊的錢,大衛就可以熬到暑假,然後利用兩個月的假期打工賺錢。可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了,必須退學了。大衛和母親說:「再見!」掛掉電話前的那一刻異常難過,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很棒,並且他很喜歡阿靈頓商學院的學習生活。


掛斷電話後,公用電話傳出一陣噪音,大衛驚喜地發現許多硬幣從投幣口湧出。大衛高興壞了,伸出手去接那些錢。


如何去對待這些錢?大衛心裡直犯嘀咕,留給自己用吧!完全可以,一是沒人知道,二是自己確實很困難。但考慮來考慮去,大衛覺得不該據為己有。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爭鬥後,大衛把其中一枚硬幣投進公用電話,撥通了電話公司的服務電話。


聽完大衛的訴說,服務小姐說:「錢屬於電話公司,所以必須把它們放回去。」


掛掉電話後,大衛就把錢幣往回投,可一遍遍地把錢幣放回去,公用電話就一遍遍地把它們吐出來。


大衛又給服務小姐打去電話,服務小姐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現在就請示上司。」


孤獨無助的大衛在電話裡透出一股淒涼,服務小姐強烈地感受到了,她覺得電話那端一個品行優良的陌生人需要幫助。


不一會兒,服務小姐把電話回撥到這部出了毛病的公用電話。她對大衛說:「我請示了上司,上司說這錢送給你了,因為我們公司現在人手不夠,不想去為了幾個美元專門派人去取。」


「呀!」大衛高興地跳了起來。現在,這些硬幣光明正大地屬於他了。大衛蹲下身來,認真數起來,一共9美元50美分。這些錢足夠大衛支撐到暑假打工領到第一筆薪水。


往學校走時,大衛一路笑著。他決定用這些錢買點兒吃的,然後去找份活幹。


轉眼暑假到了,大衛找了份清理百貨倉庫的工作。那天,大衛找到百貨公司老闆,跟他講了公用電話的事和自己找工作的想法。百貨公司老闆告訴大衛隨時可以來上班,不只是暑假,平時學習不忙的時候也可以來工作,因為百貨公司老闆覺得大衛是個誠實的人、尤其是個慎獨的人,清理倉庫絕對信得過。


大衛幹活非常賣力,老闆很欣賞他、也很同情他。老闆給了大衛雙倍的工資。


領到薪水後,大衛把錢都寄給了母親,因為大衛此時已經得到消息,他獲得了下一學期的獎學金。


一個月後,錢又寄回給了大衛。母親在信中說:「你父親的病有些好轉了,我也找了份工作,能夠維持生計。你要好好學習,別餓著肚子。」


看完來信,大衛又掉下了眼淚。大衛知道,父母就是忍饑挨餓,也不會反過來向需要資助的大衛要錢的。


每每想到這些,大衛就淚水直流,心瀾難平。


一年後,大衛順利完成了學業。畢業後,大衛開了一家公司,第一年,大衛就創利10萬美金。大衛時刻不忘公用電話的事。他寫信給電話公司:「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是,貴公司把意外的『美元50美分』資助了我。這一善舉,讓我避免成為輟學青年,走向極端貧困,同時也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激勵我時刻不忘拚搏。現在我有錢了,我想回贈貴公司一萬美元,略表我的心意。」


電話公司老闆比爾隨即回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祝賀你學有所成,事業發達。我們認為,那些錢是我們花得最值得的一筆。這倒不是指美元50美分換回了一萬美元,而是說那些錢讓一個人懂得了這樣一個人生至理箴言:「在最困難的時候,一、不要忘了希望就在眼前;二、不要忘了堅守正直品性。」


20多年過去了,大衛怎樣了?在美國芝加哥市,有一幢豪華大樓,它的外形就像一個公用電話亭,這就是ADDC公司的辦公大樓。ADDC公司的開創者、現任總裁,便是大衛。大衛,同時是菲力慈善基金會的最大捐獻者之一。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century21-web/article?mid=23609&page=0#23638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圖片引用:


1. http://health.zaobao.com/pages1/medicine181100.html


 2. www.2cs.cn/joke/jokepic/ 08_12_03_47.htm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6/today-int7.htm

〔編譯魏國金/綜合倫敦五日外電報導〕微笑!整個世界或許會跟著你笑。研究顯示,快樂是會傳染的,它會在家庭、朋友甚至在陌生人間起著陣陣「漣漪」,不過同事例外。


這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快樂的人甚至會將鼓勵傳遞給不相識的人,而且這種激勵能持續高達一年。從事該研究的哈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克里斯塔基斯說:「你是否快樂不僅取決於你的行動、行為與思想,也在你所不認識的人上。」


研究人員對五千一百二十四位成年人的受訪結果進行分析,發現上述現象。受訪對象的年紀在二十一歲至七十歲之譜,問卷調查是在一九七一年至二○○三年間進行。


問卷的題目是:我對未來抱有希望、我是快樂的、我享受生活、我與其他人一樣好。四個陳述皆表示極為贊同者,則被界定為快樂的人。


研究發現,快樂的傳染效力範圍可以到「朋有的朋友的朋友」。研究還發現,如果你有一位快樂的朋友,而且住在方圓一.六公里內,那麼你快樂的可能性就增加二十五%,此外,快樂人會增加其同居伴侶的快樂八%,快樂的兄弟姊妹若住在附近,會提高快樂機率十四%。


研究也發現,快樂的傳染效果造成快樂人與憂愁人「物以類聚」的現象,每一位快樂的友人,會增加自己九%的快樂機率,而鬱鬱寡歡的朋友會降低七%的快樂機率。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聯合 更新日期:2008/10/15 07:40 編譯高國珍/報導




在工作時分心,常引起抱怨,但根據一項研究,小小分心卻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國每日電訊報13日報導,美國心理學家相信,在工作時,稍稍分心或是休息一下,思路會由潛意識暫時接管,當思緒重新回到原來的事務時,意識會重新掌舵,解決問題。



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做了這項研究,對130位自願受試者進行字詞聯想(word association)測驗,讓一半的人中途改做別的事,分心5分鐘。結果顯示,稍稍分心過的人,再回到原來的隊伍時,比從頭到尾沒分心的人,解決問題的速度快上許多。研究結果發表於西北大學9月的心理學期刊。



這個結論與先前的研究相牴觸。先前的研究發現,工作中處理電子郵件、手機簡訊,會讓智商降低,下降程度比吸大麻還大上一倍。



領導此研究的加林斯基教授表示,有意識的思考是線性的、分析性的,但潛意識的思考,對解決複雜問題特別有用。



潛意識可能會提供靈光乍現的一瞬,讓你大喊一聲「啊哈!」,找到解決問題之道。


 


麗思:


我一直相信一定是老天爺幫我解決許多人生的難題 渡過許多困境


看了這篇研究報告


我知道了


除了老天幫忙


我愛胡思亂想的特質可能就是最好的幫手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Oct 09 Thu 2008 14:37
  • 自殺

到42歲那年 我決定這輩子絕對不自殺


我要把自殺的勇氣 用來承擔我所遭遇的任何苦難


 


從小六我就有第一次試圖自殺的行為


高一暑假返校日的前一晚 因為父母以為我睡了 在討論我那像洗衣板的身材


我就想起初中英語課本裡面的故事:


一個獵人 到森林去打獵


在森林入口遇到一隻鵪鶉鳥    它跟獵人說: 求求你 不要獵殺我的孩子


獵人說: 好  請問你的孩子長得怎樣


母鳥: 森林裡最漂亮的鳥就是我的孩子


獵人打完獵 掛著一串小鳥走出森林 來到出口 又遇到母鳥


母鳥看到獵人  繞著獵人 飛著哭著


獵人: 你怎麼了


母鳥: 我要殺了你   你捕殺了我的孩子們


獵人: 可是我抓的都是最醜的鳥 不是你那些最漂亮的孩子們


想到老師解說課文的時候說: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都是漂亮的


我的爸媽竟然覺得我不漂亮 那我一定真的醜斃了


所以第二天返校日我就很想不開


坐在我旁邊的同學看我悶悶不樂 問我原由


我把昨晚的事和想法說了一遍  告訴她我想自殺


她安慰我: 你功課這麼好 還想自殺 那我不是更該死 我剛剛看了成績單 我被留級了


那時候我們省鳳中留級率之高是有名的


我們高一22班 到高二只剩18班 到高三只剩13班畢業


就這樣她解除了我的危機 也許他這輩子都不知道她救了一條命


後來她轉學考 進了嘉義女中  我們就失去聯絡了 我只記得她瘦弱斯文的身影


已經忘了她的名字 但是對他的感激永遠存在心中


 


42歲那年

為了家裡的一些事煩心  三更半夜溜出去散心


第一次用走路的 走到巷子口  很害怕遇到壞人


第二次騎機車 繞了半個夜都市 沒覺得好玩 還是害怕遇到壞人


第三次開車打算去墾丁住旅館  開到小港工業區  還是害怕住旅館遇到壞人


就每次都乖乖折回家


那晚 我忽然頓悟 我如果真的不怕死 為什麼還會怕壞人


然後我就告訴自己: 


我決定這輩子絕對不自殺


我要把自殺的勇氣 用來承擔我所遭遇的任何苦難


後來我的人生還真遇到了更多的災難


卻都能安然度過


感謝老天 給我那場頓悟


給我承擔的勇氣與能量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美國前總統雷根也是阿茲海默症患者


圖片引用: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luny/269009614/




引用: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2/today-o7.htm


◎ 李明濱、湯麗玉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與全球七十七會員國於九月廿一日國際失智症日同步宣告「全球阿茲海默症公約」。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我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並及時回應此公約。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失智症,目前全世界每七秒有一人得失智症,每年有四六○萬新病例。推估二○五○年全球將有一億失智患者。由於缺乏警覺和認識,全球對這危機尚未能有效因應,失智患者和家屬也難以獲得應有的支持。公約強調應改變這現象。其中十一點建言是我政府制訂政策之重要參考:


一、提供大眾失智症症狀、治療和病程的相關資訊。


二、增進對失智症的認識,以降低誤解與歧見。


三、提供醫護專業人員和家庭照顧者訓練和所需工具,倡導早期篩檢、診斷、適切的照護和充分的治療。


四、建立完善之健康照顧服務,以因應失智者的需求。


五、增進長期照護的彈性機制,以強化自主功能的維護、居家社區照顧與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


六、建構一個失智照護的安全環境,包括醫院(急診)以及照顧機構。


七、鼓勵失智者盡量參與社區生活和照護的抉擇。


八、確保患者在健康和福祉均有基本的保障,涵蓋的內容包括衣、食、住、行和醫療照顧。


九、強化立法架構,以保障這些失去日常行為能力的患者。


十、贊助宣導計畫,以促進廣泛的認識和警覺,進而降低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十一、重視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的研究計畫。


台灣失智症協會期望政府儘速制定國家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並建立「失智症醫療照護網絡」。期望所有關心失智症的熱心人士能上網參與「全球阿茲海默症公約」簽署活動,並表達對政府儘速制定失智症政策及服務體系的期待。參與簽署請至http://www.globalcharter.org,或洽詢0800-474-580。(作者分別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秘書長 )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網路文章 如有侵權 煩請告知 立刻刪除


翻拍自金門的咖啡屋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


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


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


但這位富婆的氣燄反而越發囂張,隨而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


「你說,這叫做食物?我看連豬都不會吃!」


侍者終於按捺不住,對這位富婆說:


「太太,真的是這樣嗎?那麼,我去替妳弄點豬吃的來。


一個是「心中無半點善意」,一個是「胸中無半分寬容」,


真是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


 


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


丈夫:「聽妳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


太太:「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你才會懂?」


「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丈夫問


「我是你什麼人,女傭嗎?」妻子回答


「當然不是,」他頂了回去,


「你如果是女傭的話,至少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


 


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就是爭論必有輸贏,


在所有的爭吵事件中,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


將之視為金科玉律,不肯退讓。


我常開玩笑說,這就是所謂的「禮讓」


不管自己有沒有「禮」(理),別人都要「讓」。


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說「最後一句話」。


似乎誰說了最後一句話,不管有理無理,誰就是勝利者,


以致爭吵不休。


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


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愈用力去拉,


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


人與人的交往不也一樣,


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饒人」、「火上加油」,卻不曉得


「逢人只說三分話」、「順風扯蓬、見好就收」


的道理,結果關係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 拾的地步。


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


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


讓對方做「對」的人,並不代表你就「錯」了。


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後,你會發現你將獲得放下的平安,


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


由此,你也做「對」了。


 


 


邱吉爾在退出政壇後,有一次騎著一輛腳踏車在路上閒逛。


這時,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腳踏車,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


由於煞車不住,最後竟撞到了邱吉爾。


「你這個糟老頭到底會不會騎車?」


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破口大罵:「騎車不長眼睛嗎?」


「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太會騎車」邱吉爾對 那位 女士的惡行惡狀並不


介意,只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


「看來妳已經學會很久了,對不對?」


這位女士的氣立刻消了一半,


再仔細一看,他竟然是偉大的首相,


只好羞愧地說道:「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你知道嗎?


我是半分鐘之前才學會的,而教我騎的就是閣下您。」


 


有位智者即說:


幾分容忍,幾分度量,終必能化干戈為玉帛。」


 


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遊,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乘客的車票,


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


事後,兒子就問父親,為什麼剛才不反目以對呢?


父親說:「兒子,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


  


==「不說最後一句話,則可以避免紛爭。」 ==



http://www.youmaker.com/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