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發生「第二次韓戰」
社論/聯合報
會不會發生規模如一九五○年一般的「第二次韓戰」?甚至有人說:開戰就在明天四月十日。

打與不打,有三種猜測,皆是出自對三十歲的北韓頭目金正恩的想像。一、想像金正恩是老謀深算:他倘若著眼於其內外情勢最高利益的謀算,只是想對外勒索,對內鎮壓,就應當不會開戰,至少不可能將戰爭拉高至「第一次韓戰」那樣的規模;但是,他若又是色厲內荏地胡鬧一場,讓裡裡外外又看他一場笑話,那麼也就不會有「老謀深算」的效果。二、第二種想像是年少輕狂:此人完全不知天高地厚,輕浮狂妄以至於瘋狂,或許真的就會開戰;這卻可能使金正恩自取滅亡,連北韓內部也不可能支持他持續戰爭。三、第三種想像則是潢池弄兵,小鬼胡鬧:這就打不成,但金正恩的內外形象此後亦告破滅,相關國家必將降低對他抱持的期待,升高對他的戒心;如此,將減損北韓轉型與改革的國際支持,金正恩則是弄巧成拙,求榮反辱。基於這三種推測可知:如果金正恩瘋了,也許就打了起來;如果他一智尚存,就打不起來。

今日距一九五○年已六十三年,滄海桑田,朝鮮半島的局勢已今非昔比。在一九五○年,韓國甫自日本殖民統治脫身即被列強撕裂為南北韓;當時,中國內戰已由共產主義政權獲勝,而共產主義解放全世界的呼聲正夯,且誰也不知共產主義當權究竟是福是禍;在此種氛圍下,金日成主張舉行全朝鮮半島的大選以和平統一韓國,並派出和平特使赴漢城議和卻被南韓李承晚政府逮捕,金日成於是揮軍過三十八度線,並在三天後即攻下漢城。這儼然意謂,金日成在一九五○年發動韓戰,在想像中仍有一種「師出有名」的道德性;但是,在六十三年後的今日,以金氏三代政權的破敗道德形象與悲慘治理成績,倘若開戰,非但南韓人民必不接受,北韓民眾也未必支持,因而金正恩寫不出一篇「名正言順」「弔民伐罪」的戰爭檄文。

與此同時,朝鮮半島國際情勢的縱橫捭闔亦與一九五○年大異其趣。一九五○年,北韓獲得北京與莫斯科的支援,中共前後動員七十八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員額尚多於北韓自身二十六萬人的部隊,甚至毛澤東之長子毛岸英也命殉戰場,但此戰最後仍以雙方退回三十八度線南北作為收場。然而,南韓如今仍有美國撐腰,北韓卻陷嚴重孤立,北京外長王毅說「不允許在中國家門口生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說「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世界搞亂」;昔是「抗美援朝」,今則儼然卻是「聯美制朝」。金正恩倘非瘋子,他敢打這一仗嗎?

只要金正恩不動手,對方更不至於主動宣戰。對美國言,留著北韓,美國的軍力即有留在亞洲的理由,也會受到日韓民意的接納,所以何妨留著北韓這個「有用的敵人」。對北京言,北韓原即是「養寇自重」的題材,失去北韓將使北京在國際失去了一根槓桿,亦在地緣政治上少了一塊緩衝地,所以何必除去北韓。對南韓言,則北韓一旦垮台,倘若擔子一下子落在南韓肩頭,這六十多年南韓的努力成果立刻就遭到侵蝕;因此只能讓北韓慢慢「凋零」,而不能讓它「猝死」,尤不願以戰爭來改變南北情勢。準此以言,各方其實亦無意立刻「消滅」北韓,所以打不起來。

北韓這一套小打小鬧的伎倆由於前科累累,顯然已經失靈,迄今駐平壤使館無一撤離,一方面是料定他不敢打,另一方面也是警告他不要打。其實,沒有一個國家是北韓真正的敵人,大家只是怕金正恩胡鬧,但沒有人(包括南韓)想要立即收拾他;金正恩真正的敵人是他自己和他的統治幫派,其自救之道唯有「改革開放」,用經濟成就來降低政權的危機,如今竟搞成使館未撤,開城工業區的南韓廠商卻一個一個撐不下去;金正恩不是在「禦外」,而根本是在搞「自虐」。在二十一世紀竟然仍能見到這樣的政治奇觀,真是今世何世?

會不會發生「第二次韓戰」?老謀深算?金正恩顯然失算。年少輕狂?金正恩莫非要自取滅亡。潢池弄兵、小鬼胡鬧,則北韓的鬧劇還要演下去,只是仍要苦了在金氏三代荒謬統治下的二千四百萬北韓人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