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228可以公開討論的年代 第一次讀到比較中立客觀的文章就是 葉公的"不容青史盡成灰"


反覆再三的讀 可以感受到其為文之艱難 在那初初解嚴的時代 要寫出這異樣的文章


 雖然現在看來還是含蓄了一些


也才注意到葉公這樣的務實新聞工作者


麗思




















華嚴作品「老夫老妻」。(記者鹿俊為攝)


葉明勳甫抵台灣身影。(家屬提供)



葉明勳與華嚴鶼鰈情深。(家屬提供)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在牽手六十年的妻子華嚴清亮的「漁歌」聲中,葉明勳懷抱孩子、挽著老伴,與友人開懷暢飲的動人畫面落幕,和愛他與他愛的朋友告別。走出追思會場,知交故舊個個眼眶泛紅。


葉明勳生前最愛三國演義,追思會舞台松竹相映,正中央、歐豪年所題的「雲霞收夕暉」書法,是華嚴選訂主題;「有枯有榮」蘭花畫作,是曾任行政院顧問葉公超送給鄰居葉明勳的作品,讚譽他如「疾風中之韌蘭」。長女葉文心說,狂風暴雨後的晚霞愈加燦爛,是大自然最後一首樂章!


葉文心透露,父親勉強能唱「國歌」,其他曲調五音不全,母親則有極好歌喉,父親常聽得入迷,孩子們決定以母親歌聲送別父親身影。母親孩提傳唱的民謠「漁歌」,「江湖、小舟、漁夫、漁娘」意境,正是葉家人生活寫照,而「釣名那及釣魚好、輕風遠比虛榮好」更刻劃出父親的人生觀。


「父親是戀舊的,經常在家穿著有小洞的毛背心。」葉文心說,一件衣服穿久了也就有感情了。但這個戀舊的人在少年時代一腳跨出武夷山麓的故鄉,據說祖母哭出好幾缸的眼淚,還給了父親一個玉環,教他一定要記得回家。但父親似乎自從上學以後,便沒有回過故鄉。


葉文心回憶,父親平常不多談生死,不相信僧俗各路的寶塔豐碑,也不寄望人們記憶保持青綠常新。「我們遵從父親的意思,不把他放在供桌上,但永遠放在我們心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