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戴立忍「不能沒有你」 揭露成長密碼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7/28 17:11 胡幼鳳







【台灣醒報資深撰述胡幼鳳專訪】電影就是導演的內在世界顯現,導演戴立忍在獲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的新片「不能沒有你」中,也揭露了童年成長的密碼。在他回憶中,童年生活有如「集中營」般不堪,父子關係有如冰炭,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但拍「不」片時,因父親病危,才讓他和父親生平第一次有了最接近的時刻。



「我童年生活中沒有遊戲只有勞動」,戴立忍回憶,從小被擔任學校訓導主任的父親,施以嚴格的斯巴達教育。他說,兩歲他就因學不會穿拖鞋的左右腳,被父親狠打,關在門外,任他哭喊不應,最後被鄰居阿姨接回家住。四歲時,因為在院中玩水缸中澆菜的水,他被雙手綁著吊在牆上毒打。



台東成長的他,打開家門就可以看到太平洋。他天資聰穎,五歲就已會查字典、加減乘除,但沒有被當資優生,父親嚴禁他們三兄姊弟玩遊戲、甚至讀課外書。小小年紀雙手長滿繭,因為常被父親命令去打掃村裡的巷道、做水泥工修補自家牆,消耗他過剩的精力。



戴父自奉勤儉,衣衫襤褸,鞋子永遠開口笑,常被誤為是「校工」,但他讓孩子們衣食無缺,從不讓孩子吃「隔頓飯」,只是對孩子永遠是嚴格要求卻從不稱讚。童年時,戴立忍唯一的童年娛樂是父親會帶他們去看電影,而他每年的壓歲錢也都花在看電影上。



受到樂觀健忘的媽媽影響,他好動外向,經常在課堂上做白日夢,功課雖好卻常因不專心被父親打,使他見到父親時,心裡只有恐懼和厭恨,能躲就躲。國一時,當他強壯到可以和父親對峙時,叛逆的他和哥哥離家出走寄宿同學家,如魚得水般大量閱讀課外書,和父親從此形同陌路。



國二時,家搬到高雄,母親開了麵包店,他每天睡在沙拉油桶和麵粉袋堆積如山的房中,甘之如飴,因為一睜開眼就可以到隔壁的漫畫店與書店看個夠。不論是柏楊、李敖或金庸、古龍,讓他盡享徜徉書海之樂。



這些總總都成為他布置「不能沒有你」片中,碼頭倉庫中貧民窩的藍圖,一般人認為不堪居住的髒亂環境,對他來說,那正是現實生活中的親身經驗。



在台北上國立藝術學院時,他發現童年的創痛,似乎一直是阻礙他人際互動的心結,即使女朋友也一樣,他開始看心理學的書,用戲劇心理治療。「我可以體諒父親一生都是鬥士、強者,來自他生長的背景」,戴父是在戰火中由山東流亡到印度的學生,隻身來台,無親無故。但是父子依舊互動冷淡,幾近無言。



直到拍攝「不能沒有你」時,母親通知他父親罹患肺結核在高雄住隔離病房,且接到病危通知,他拍完片趕去醫院,看到強悍一生的父親掙扎在生死一線間,他終於踏出多年仇恨的牢籠,伸出手緊握父親的手,那一刻成了他這一生和父親最接近的時刻,他現已病癒出院休養,但回想那一刻,他仍激動得熱淚盈眶。



而在「不能沒有你」中,父女感情也常在無言中進行,不會讚美與表達感情的父親,最後以挾持女兒自殺抗議不能撫養非婚生女兒的不公,用生命換取與女兒團聚的過程,可以說是戴立忍改編真實新聞的天橋事件,來與父親做生命和解的心態投射。



他說「我這一生從沒有擁抱過父親,但我知道他心裡有愛。」就像「不能沒有你」的結局,雖然沒有擁抱,但父女連心的深情表現,讓人深深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麗思 的頭像
    麗思

    麗思的部落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