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指挥: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http://tw.youtube.com/watch?v=81GOD9jqlKk
以下引用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recorder119&article_id=12152626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號(Hungarian Dance No.5 In G Minor)
1853年,時年20歲的布拉姆斯隨同匈牙利籍的小提琴家雷梅尼(Eduard Remenye)到歐陸各地演出,在旅途上經由雷梅尼的介紹,而喜歡上匈牙利的音樂作品,尤其是風格獨特的吉普賽音樂,也就是大約從這個時候開始,布拉姆斯開始創作《匈牙利舞曲》。
1869年布拉姆斯將《匈牙利舞曲》十首以鋼琴曲的形式分成上下兩集出版問世,因為這些曲子是以所謂的吉普賽音階的特殊音階所作成的作品,融入了濃厚的吉普賽音樂旋律,在顯著的速度變化之中奏出自由的節奏,具有極特殊的風格,更有深厚的藝術氣息,結果大受歡迎。事實上不僅布拉姆斯的音樂曾使用吉普賽音階作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與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也都曾出現這種特殊的節奏特徵。
但是廣受喜好的《匈牙利舞曲》卻惹來不小的糾紛。因為《匈牙利舞曲》風行歐陸各地後,招致匈牙利音樂家們的妒恨,紛紛出面指稱布拉姆斯抄襲他們的作品,侵害了他們的權益。不過為布拉姆斯出版這部《匈牙利舞曲》的柏林琴洛克出版社提出反控,聲稱:「《匈牙利舞曲》是布拉姆斯費心重新編曲的作品集,並非當成自我創作而發表,因此並未冠上自己的作品編號,他並沒有侵害別人的權益。」最後布拉姆斯贏得這場官司。布拉姆斯高興之下,繼續將《匈牙利舞曲》編寫下去,接二連三地出版了第三集、第四集,整部舞曲共有二十一首之多,其中並以第五號與第六號最膾炙人口。
這套《匈牙利舞曲》二十一首,原是為了鋼琴四手聯彈而作,這二十一首分別為:
1. G小調,很快的快板。
2. D小調,不很快的快板,活潑地。
3. F小調,小快板。
4. 升F小調,稍微綿延地,活潑地。
5. G小調,快板,活潑地。
6. D大調,活潑地。
7. F大調,小快板,生動地。
8. A小調,急板。
9. E小調,不太快的快板。
10. F大調,急板。
11. D小調,行板。
12. D小調,急板。
13. D大調,優美的行板,活潑地。
14. D小調,行板。
15. 降B大調,優美的小行板。
16. F大調,運動地。
17. 升F小調,小行板,活潑地。
18. D大調,活潑地。
19. B小調,小快板。
20. E小調,活潑的小快板。
21. E小調,活潑地。
後來布拉姆斯又將《匈牙利舞曲》的第一號、第三號、第十號改編成管弦樂曲,其它號作品也由其他人改編成管弦樂曲,亦有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小提琴獨奏曲等,作各種形式的演出,可見人們喜愛這部《匈牙利舞曲》的程度了。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卓別林的喜劇電影《大獨裁者》中曾將《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當作插曲出現在電影中。這段理髮師隨著《匈牙利舞曲》的音樂節奏的起伏為顧客刮鬍子的片段,在卓別林的演繹下,趣味性十足,令人不禁莞爾,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片段之一。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採用複三部曲式,G小調,快板,2/4拍。它吸收了匈牙利吉普賽人音樂粗獷、活潑的特點,給人們勾畫出一幅匈牙利吉普賽人生活的畫面。
前段是單二部曲式,旋律熱情奔放,第一主題以勻稱平整的附點節奏寫成,柔和抒情而略帶淡淡的憂愁。第二主題的後兩個樂句是用前一句的下行模進手法寫成,在第三樂句漸慢之後,突然來了一個八度大跳躍,恢復了原來的速度,而在移高八度反復時,樂曲的情緒變得更為纏綿。節奏活躍時帶有匈牙利查爾達什舞曲中那種快速段落風格。
樂曲的中段轉入升F大調,也有兩個主題,它們是活潑的快板,與前後段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在速度上也與前後兩段形成明顯對照,演奏出的情緒激昂主題,則表現了匈牙利人民熱情奔放、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在第一主題中,好似彈撥樂器在演奏,聲音非常清脆;而第二主題的高低音對話中,低音不僅用了保持音,且速度緩慢,當高音與之對答時,速度加快,而且用的是斷音,這種處理方法帶有某些詼諧意味。速度忽慢忽快的中間部到了後半部分時,感情的表現極為豐富,突顯了匈牙利吉普賽音樂即興性的特點。在此曲中,所運用的多種樂器演奏技巧,更體現出吉普賽潑辣狂舞般風格的主要特徵。
(以上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tw/ourstring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