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德昌大導演走了,在60歲都不到的英年之齡。看著電視節目在討論他的新聞,當年到賴聲川老師陽明山住宅第一次見到他,賴老師和他在草坪上打著美式足球的身影仍歷歷在目,雖然我不像某些同學那樣和他關係密切,這新聞仍讓我從床上彈起。

可能連他都沒料到,他的電影影響的不只是藝術,還啟蒙了一個所謂「兩性作家」的思維。在經歷了高中時代慘烈的被劈腿事件後,「海灘的一天」讓我在戲院裡痛哭,首次對於那人為何不告而別有了我自己心中的答案,開始思索愛情裡的主角除了滿腔是愛的我,還有一個主角是他,往往直到那人離去之後,還未發覺自己對他的了解原來如此貧乏,自己宣稱的對他無悔付出的愛,可能並非他所需要。如果連一個人都不了解,如何去對他付出愛呢?又怎麼知道他需要什麼樣的愛呢?

到了看完「恐怖份子」,仍模仿片中手法,將男友照片局部放大成三百多張影印拼圖,然後在牆上貼成一幅風吹來即翻飛解構的圖像,風ㄧ止則又立刻拼回了他的安靜圖像。這麼耗費心力的浪漫禮物,竟然未能得到同為藝術工作者他的青睞,真是教人失望。後來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將他的名氣推向高峰,他的電影是「變好看了」,但卻也較劇情化了。後來看完「獨立時代」,就不再對他激賞,因為那部片子好像是我們大學時的實習作業一樣幼稚可笑。

有人認為藝術家就得靠著不停的戀愛才能創作,我倒覺得藝術家是在對自己失去信心、空虛心慌或得不到認同時,才會在愛情裡尋找避風港,為自己挫敗與無措的那段空白,找到轟轟烈烈的事情來做,以說服自己:我還是有魅力喲!我還是吸引人的!我還是能得到認同的!這就類似中年危機一樣,是藝術家不間斷的創作危機。但愛情或亂搞畢竟不見得救得回所謂的創作靈感,他在婚姻中外遇不斷的事實(並非傳言!),也讓我對他反感,總覺得必須藉由亂搞來掩飾空虛的人,不是太閒了就是創作力快完蛋了。像人家李安,專心創作時間都不夠了,怎還有心去亂搞呢?果然他們的成就在格局上就有落差。於是我就有了一個結論—要一個才華不夠或吃不了苦去熬磨的創作者去長期創作,還得背負必須超越自我趕上其他大師的包袱,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這才是這類藝術家普遍放縱自己亂搞的原因,並非靠亂搞才能得到創意泉源。

總之,畢竟他也給了我們這時代的年輕人許多影響,也希望藝術創作者們能醒悟,亂搞只會分散你創作的精神時間和體力,絕不是藝術家必備的德性。

來自:江映瑤  謝謝!


http://tw.myblog.yahoo.com/sm-36g/article?mid=14155&page=1#141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麗思 的頭像
    麗思

    麗思的部落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