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rawing on the Artist Within by Betty Edwards 張索娃譯


這本書裡有很多是學生在學習繪畫之前和之後的畫,非常有意思。作者是在大學裏為非藝術專業學生開的大學課程,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是永遠也不可能學會畫的人,沒有天賦、沒有創意·······


然而學前和學後的畫相差非常多,後者的畫真的好專業,就像美術家畫的一樣。你相信嗎?!


艾德華老師寫得很嚴謹,首先開始說兩邊大腦功能模式完全不同,而透過協助、互補的方式一起工作。話雖這麼說,在某些情況下其中一邊大腦會跳進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而另一邊大腦思考模式的反應可能被壓制並被踢出意識形態之外。


另一種情況是,對事物相矛盾的兩種反應同時到達意識層,而都被轉化成詞語表達出來,例如表示同意對方的說法但是卻不知道為何看這人不順眼。


大腦左半球思考風格與能力是線性、邏輯性、並且以語言為基礎,喜歡命名、分類,擅長簡化符號、演講、閱讀、寫作和算術。右半球模式處理視覺、空間、相互關係的思維。有趣的是左腦對沒有邏輯的事很不耐煩,右腦卻絲毫不具懼怕含糊、複雜、充滿矛盾的事物。


這讓我想到有人一碰到事情就不耐煩的催促別人做,可是同時又忍不住把環境搞得亂七八糟製造混亂和困擾,嗯,顯然他的兩個大腦都有在思考。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艾德華老師要大家把一幅畫作顛倒過來然後練習畫下來,目的是把有邏輯思考的語言半球激怒讓它退出,而不論這個學生多麼不會繪畫,或是這幅畫有多麼複雜,畫出來的畫會出奇的好與準確。聽起來很神奇喔!


艾德華老師在高中教課時發現自己在繪畫示範時,想向大家解釋在做什麼,卻會聽見自己說著說著突然停了下來,如果掙扎著繼續演講,卻發現不知道畫到哪兒去了。這種現象也許不只是發生在繪畫的時候,也許做講者辛苦的地方就在這裡,一方面要把知道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另一方面看著台下的聽眾感性的半球一定也充滿了感情,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於大家都很強調而在意的創造力,蓓蒂艾德華認為創造力是一種過程,分做五個階段:1.初步靈感2.累積3.孵化4.啟發5.驗證。當然囉,說到這裡大家一定立刻可以猜出來哪幾個步驟是由右腦處理,哪幾個步驟是由左腦處理。所以大家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兩個大腦半球,它們都是各司其職有任務在身的。你總不希望努力了好久,卻失落在沒有結果當中吧!


創造的神奇時刻到來之前可能會非常嚴重的焦慮,在孵化階段大腦能感覺到答案即將產生,有些報告說證據顯示在解決問題的各個階段,心跳頻率不斷變化紐約大學教授即心理學家史丁稱之為「生理意識」。而在啟發階段會不帶一絲疑惑看這個「正確」的答案而又興高采烈的擁抱它。


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assaifei/article?mid=36&page=0#1066


謝謝Fe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麗思 的頭像
    麗思

    麗思的部落格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