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專訪《成為一家人吧》詞曲作者福山雅治/語言不需要抽象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1731


請連結看全文.........


現年42歲、單身的福山雅治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寫下了一首歌,名為《成為一家人吧》。現在的他,眼裡映照著什麼?又在思索著什麼呢?


日本大地震之後 日本歌手對婚姻的看法


他的新作品:《成為一家人吧》歌詞摘錄



一百年之後還是要喜歡我唷
就算在大家面前為難你
你也笑著陪在我身邊
謝謝你選擇了我


 


「不管彼此多麼信任,也會有無法理解的地方吧。」


 


總有一天會像父親一樣擁有高大的背影
總有一天會像母親一樣擁有靜謐的溫柔
讓我們成為
能攜手跨越任何困難的一家人吧



 ...................................................................................


我一向是不積極鼓勵人們結婚生子女


反正是人性  大部分的人自然會走向婚姻與家庭 不必鼓吹





只是選擇了婚姻 就必須慎選所愛 愛你所選


不過地震後 面臨天災人禍的人們或許需要重新思考........


我不知道 我還是我.................麗思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udn.com/NEWS/LIFE/LIF1/6695682.shtml


請連結原文


 


我當社工時 從事過外配家庭服務


問題千般糾結   除非雙方都認命 互相體恤包容


更大的問題 不是夫妻 而是作主給孩子娶外的父母或家人的心態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時代 咖啡 卡拉 歡唱 【三民區遼寧二街216號】

《下自立陸橋 過九如路後 第一個紅綠燈右轉約十間即達》

1023正式開業
歡迎要唱歌者 聯繫:0980836818 老闆
.............................................




新時代 以前在中央公園附近 我們榕樹下聚會歡唱


我們家族除夕歡唱都去過


榕樹下歌友都很喜歡這裡的音響 麥克風和老闆的親切 隨和

以前我都不敢唱紅豆詞  前幾天我竟然可以飆上去


因為音響和麥克風可以幫忙拉上去
..............................................




內部擺設












新時代的收費很平價 跟一般街頭巷尾的小型ktv差不多


星期日已經有網友去那裡開萬聖節party


以前我們歌友會 或家族聚會過去都是包場


我覺得團體是包場比較合適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為了改變自己



詹宏志Oct 27 Tue 2009


訪問:梁文道


協力:潘詩韻
攝影:謝至德、陳建仲




     對一般香港市民來說,詹宏志是近年《壹週刊》上的新進專欄作家,最擅長的就是評析全世界各種流派的偵探小說;但是對所有喜歡讀書、關心出版的讀者而言,詹宏志則是一個驚人的奇才,早年是台灣有名的文學評論人,後來則是出版界的革命家,一手促成了「城邦」集團的出現,更熟悉他的人還能數出他是雜誌《PC Home》、華文世界第一份網絡報紙《明日報》的創辦人、侯孝賢與楊德昌的電影策畫人、「滾石唱片」黃金時期的老總及傳統電視台和割據一方的大報也都曾留下他的身影。無論走到甚麼領域,詹宏志總給人一個停不下來而且永遠指向未來的夢想家印象。然而,不論他的身份又有甚麼新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他是一個讀者,而且是個幾近全能的精練讀者。難得遇到這種人,我們當然想向他請教一些讀書的方法或祕訣;可是詹宏志的讀書能力是一種天賦,而天賦是學不來的。真的要學點甚麼的話,倒不如學他的態度一種寬容的讀書態度。當然,他那股終身學習的動力也是可以效法的,雖然我很討厭「終身學習」這四個字,因為我們香港人把它變成了終身考文憑的意思,是恐懼失業的中產階級與面臨經濟轉型的無助勞工的專用詞;不過在我所知道的人當中,又的確沒有多少個 能夠比詹宏志更擔得上終身學習的典範。



邊做邊學
梁文道(梁)/詹宏志(詹)
:離開了出版業,你現在的工作是甚麼?
我現在的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初它只不過是一個雜誌的網站,後來 變成了一個Portal(門戶網站),現在則成了全台灣最大的e-Commerce(電子商貿)的公司,光是去年就有六十幾億(新台幣)的生意,是台灣一個較為活躍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它的業務有點複雜,除了是一個e-Commerce的公司,也是一個Portal,更是Internet telecom(互聯網電訊),在台灣做Skype(互聯網手機)的服務,也做Skypedevice(設備)。沒想到我現在也開始做硬體,這是三十年來從沒做過這種事。


:真的沒想到。梁:我想很多人看到你過去幾十年來做的事情,都會覺得你走在時代的前面,做了很多既大膽又富開創性的事情。比如說Skype電話,你剛才也說這是三十多年來第一次做硬體。這是一種冒險性格嗎?
T. E. Lawrence 說過,有人睡覺時做夢,有人醒着做夢,而醒着做夢的人比較可怕因為他真的會去做……我想這可以解釋為甚麼有時我會把局面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不知道自己是醒着做夢,還是糊裏糊塗的在做。就像我看Skype,裏面好像有一股動力要往前走,但卻沒有人願意去把它釋放出來,也沒有人相信。如果有人做了,我可能就不會去做;但如果沒有人做,我就會很好奇,試試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可行。回想起來,有點天真,這也是決定了我過去做對的和做錯的所有事的命運。我原來是一個寫文章的人,然後我做了編輯,我發現為甚麼我們同行覺得有些書很好,但真的賣不出去,那到底是我們的市場行銷出錯,還是社會本來就和我們格格不入呢?我有一種好奇心,也想讓所有人知道,我們的編輯必須自己跑出去賣書,才能知道我們想的事情是對還是錯



:很多人如果想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坐下來討論、探討,說完就;但是你會去實驗甚至實踐,這是一種求知的方法嗎?
或許這就是Learning by doing。在出版這一行,大家都賣廣告;但我會先把廣告放在一份報紙裏,計算每一天的訂單量,再把同一個廣告放在另一份報紙,看看它帶來的訂單數;然後我再比較每一份報紙所收的廣告費,跟我能得到的訂單數。時間也很重要,一個廣告在星期一刊登,訂單可能有3千,星期四有4千,星期五有5千。我要這麼做才能選出最好的時間,找到最合適的報紙。當時出版社的規模很小,因此每一筆錢都要用得很小心。後來連其他出版社的人也跑來跟我說:「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你是怎麼做的?」我會告訴他們,因為我的經驗也是其他出版社給我的,我花了大家的錢。我早期在遠流的時候,其他同行陸陸續續希望我幫他們做這種事,因為大家的錢都不夠用。
後來我開始發現做出版要注意的不只是Marketing,不只是賣書,也不是怎樣管理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怎樣處理創意跟社會對抗的問題。出書的人並不全都跟社會配合,否則他為甚麼要出書?出版一定隱藏着要改造社會,和改變甚至對抗世界的理念。你怎麼在資本主義的體系裏找到這種距離呢?靠原始的個人力量嗎?或許你今天有力量,明天就沒有了。我想這裏面或許有一個客觀的東西,我希望能學到這個原理。一個企業在社會上若要有所作為,他應該要向資本市場學習,一個小型出版社也可能要向上市公司學習。這份理解你也沒別的辦法得到,你只能去做。




:後來你做電影也是基於類似的想法嗎?
:其實我對這個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每次到了拍攝現場,我都覺得很痛苦,因為大家都在等,我一直都不明白,為甚麼拍電影不能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呢?我真的很不耐煩,所以我沒有辦法參加任何電影現場的工作。我只能向大家說你們收工後到我家裏來吧,所以那時候都是他們半夜到我家裏來開會。我之所以嘗試做電影,完全是因為我很喜歡侯孝賢的新電影。一個朋友那麼厲害,但卻沒有資金拍片,我覺得這是不可忍受的,於是我跑來做一個電影的策畫人。當時我跟電影界的老闆們坐下來,他們總是說你要勸勸侯孝賢,節奏要快一點,動作要快一點,不要那麼慢,也不要用那些演員,為甚麼不用劉德華、葉子媚?我知道他 們是好意,但是在我聽來每一句話都是消滅侯孝賢的方法,而不是幫助他。我覺得侯孝賢的發展已經不可以用這樣的電影環境來支持他,不可能,你一定要有一個前進的想法。於是我就把它想像成書,如果它是書,我會怎麼做。有的書暢銷,出版之後每一個人都會買;而冷門的書,我則不能發行到處處都有,我只能發十個、二十個書店。如果侯孝賢的電影用一般院線那麼昂貴的一種發行方法,做了二十個拷貝,光是到處宣傳就已經花了8百萬,而你的票房根本 沒有八百萬的收入,這就已經說明你根本不能賺到錢。然後我就想到電影能不能不在院線發行,就像賣書一樣用郵寄的方式呢?我甚至還想過要不要發行侯孝賢公 債,因為很多人希望他有戲拍,拍完後大家拿到廣場上放,觀眾都不要付錢。我很想試試我的想法是不是可行,於是將他的電影賣給從來沒有發行過電影的公司,後 來證明了是可行的。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影,但就這樣從1989年後,四年內我做了9部電影的製作,大部份是侯孝賢的,楊德昌的有兩部。再強調一次,我不喜歡這種工作。電影要發行了,我要跟片商坐下來談發行計畫,那時候家裏沒人,我還得把小孩帶去開會。很多電影人是流氓,所以我的語言馬上就變了,我的小孩就瞪着眼睛看着我,因為他沒有看過爸爸這樣子說話,他不知道我是個演員,我可以變。我的工作時間也不對,我是個早上4點起來的人,晚上很早就睡覺。我還做過兩次唱片公司總經理,在滾石做了一年多,後來又去了另一家公司,做過伍伯、林強這些人的作品,那是19911992年的事。我只知道我的Life style跟他們格格不入,我早上8點鐘就回辦公室,到下午5點他們才起牀;晚上8點開會後,9點他們進錄音室,可是進去以後他們11點才開始工作,2點鐘進入狀況,一直到天亮。我發現我跟他們的節奏完全不一樣,我不喜歡那個生活,而且演藝圈朋友的情緒起伏很大,我則像機器人一樣永遠沒有脾氣……



:你常常都是那麼冷靜?

冷靜可以掩護我內心的衝動。大部份時候我都可以冷靜地分析一件事,可是要去做每一件事最原始的動力卻都沒有理性可言,我做的每一件事按理性來說都是不該做的。可能是因為選擇了不該做的事,就要用理性去掩飾一切的錯誤。


鄉下人進城
:看來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跟求知慾有關,所有工作和計畫似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知識探討的機會,背後有一個很強的Will to truth,一種Will to knowledge,一種意志。
:我自己倒沒有這樣想過,不過你剛才說的又的確可以解釋我的狀況。
首先我是個從鄉下來的人,本來就不了解城市,所有事都是硬着頭皮去做。說一件很可笑的往事吧。剛到出版社時我幹的是美術設計,因為那時候我還在學校讀書,而文字為主的工作至少要大學畢業才能做。我之前畫過地圖,所以很早就學會一些繪圖方法,所以基本上還能應付美術編輯的工作。可是我 並不是很喜歡那份工作,然後我就到了《聯合報》做編輯。有一個祕密我不敢跟我的主編講,那就是我沒有用過電話,因為我從鄉下來。每一次用電話我就會出錯,只要聽到話筒那邊的聲音我就會很焦急,要不我就很大聲說話,要不我就很着急地想掛線,所以很多時候沒等到對方把話說完我就會把電話掛掉。那時候我在《聯合報》副刊工作,瘂弦是我的主管,有一回他要我聯絡當時一個叫彭歌的作家,到他那裏把稿子拿給林海音。我先打電話給彭歌,我說我馬上就來,再打電話給林海音,我又是很慌張的把電話掛掉,沒有搞清楚就出去了,結果最後那個稿子失去了下落。隔一段時間,瘂弦問起來,反正我沒辦法,只好坦白跟他講 了。自此之後,我就叫自己有事一定要問清楚,一定要硬着頭皮。後來轉工到《中國時報》,當時的老闆余紀忠不知道甚麼緣故,對我有很大的興趣,其實我當時只有二十多歲,但是他好像不知道。他每天問我一個問題,聽完我的答案之後,他就會叫我明天去做,所以後來我就有六個職位之多。有一天他說我們要在美國辦報,叫我去跑一趟,明天就去。他大概不知道我其實沒有出過國,我連護照都沒有,所以那天報社就忙翻了,所有的記者都幫我去辦這個手續,然後我就上飛機了。到了美國,我也不知道我的英文能不能用,因為我也沒用過,我只讀過書,但是我沒用過。他給了我一個名單叫我去拜訪一下,一看,他們分布在11個洲,所以我跑了一個月,但我又不會開車,只好一個一個地方坐灰狗(Greyhound)長途巴士、火車、飛機,甚麼都坐過了。每到一處我就找找看有沒有同學或學長,請他們告訴我那些地方怎麼去。然後每到一個地方我又裝作很有經驗,要請中國學生吃飯。這個就是我說的鄉下人入城,硬着頭皮,反正甚麼事情都是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你要勇敢,要像鄉下人一樣。這是我工作的一個力量。除此之外我也很幸運,讀書能懂,這個能力使得我不害怕,要是遇上甚麼我不懂的,我就找書來看




:我記得郝明義先生訪問你的時候,你也說過幾乎所有事情都是自己靠讀書學會的。
:對。所以或者可以說,I read therefore I will be。不是I am,而是I will be。我自己不知道我是否真能做到某件事,不過我總覺得沒關係。所以我改行沒有遇上太大困難,總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變成那個行業可以接受的人。


:你轉過多少次行?
:反正很可怕就是了。羅大佑建議我也許有一天可以辦一個名片大展,我想我有過不下兩百種不同的名片。我以前的律師也笑我是一個以轉業為業的人。
梁:你剛說的「鄉下人進城」,是否也是你看書的情況?接觸到一些你沒有讀過的書,就硬着頭皮栽進去。
詹:是的。不過我在書裏頭比較自在,因為它等着讓你了解,也不會嘲笑你。
好像甚麼書都能讀懂




:在《人生一瞬》裏,你曾寫到小時候常窩在家裏看舊報紙,那是你最早的閱讀經驗嗎?
在找到那堆報紙之前,我也發現過別的寶藏,我偷偷打開哥哥、姐姐的抽屜,看到一些他們擁有的一些書籍。我有一個後來當圖書館館長的姐姐,她從小就有很多的書,我等他們上學後就偷偷拿來看,看完後再好好放回去,可是我那個姐姐回家之後一定會說:「誰動了我的抽屜!」我也不知道她是怎麼發現的。而我母親只有一 本書,用月曆紙包起來,是一本日文的中藥書。一直到大學我才問我父親:「你也是個讀書人,鄰居有問題都來找你,你讀些甚麼書?」他說當年的日文書在228之後的國民政府看來是很危險的,所以全都丟掉了。



:不安全到那種地步嗎?就連收藏日文書都是……
:因為一個誤會而出事吧,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我沒有怪罪那些從大陸到台灣的軍人,他們打了8年仗就是打日本人,不是嗎?他們不是跟日本人有那麼深的敵對歷程嗎?戰事結束來到台灣,卻發現祖國的另一塊土地全都是日本人,你說該怎麼辦?我父親生在日治時代,受的是日本教育,他整個發展都是日本人提供的。我父親的經歷很特別,他在漁村長大,沒辦法讀書,他的小學校長是日本人,在他畢業後全身盛裝走路到他那條漁村,到我祖母家裏,跟她說這個孩子一定要讀書,然後他就 把我父親帶到他家。一直讀到大學畢業,全都是這個日本人出的錢。父親過世以後,我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一些沒有被丟掉的東西,是在台北讀大學時的橋樑工程課本跟一本筆記。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來了,日本人走了,台灣政府算是一無所有。我父親是做煤礦的人,他需要幾樣工具,需要炸藥、水 泵,但是當時甚麼都沒有了,你需要美元才能換,可是申請美元要寫英文信,我父親沒有讀過英文,我看到他在筆記本寫了一封英文信習作,Dear Sir甚麼的亂七八糟一封信,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水泵,這可能是1950年的事了。那個時代,我父親看到那麼多的朋友「消失」了,所以把自己的書都丟了,所有年輕時候的照片,所有跟日本人有關的東西全都丟了,即使是他那位恩人的照片和他送的東西也要丟光,徹底變成一個沒有歷史的人。可是我母親卻在所有日文書裏藏起了一本很重要的書,就是那本中藥書了。還真有點焚書坑儒的味道
……



:那些報紙呢?

我發現家裏的報紙已經是比較晚的時候了,我已經在上小學一、二年級,早已偷看了家裏所有的書。忽然有天發現家裏一個樓梯底下的角落有一大堆報紙,大概有七、八年的報紙,按照日期一天一天地全都排好,也沒有缺期,只有一些文章被剪掉了。所以有時候會看到一個洞,必需用想像力把它補起來。我可能花了一年時間 看完了幾年的報紙,每天下午,一張張的看,連新聞也看了。



:看七、八年前的新聞有甚麼感覺?
:那時候還小,反正沒有那種時空感。後來長大,人家說一些往事,我就能詳細地描述,這才發現我跟其他人不一樣,沒有人讀過我讀到的東西。然後我到《聯合報》工作,我的上司們說起那一年的新聞,我也接嘴回應,他們就看着我說:「那一年你應該還沒生下來,你怎麼知道這個事情!」


:我也是從小就看很多舊報紙、舊雜誌,還到舊書攤看一大堆沒人要的東西。後來很多年紀比我大很多的人跟我談起往事,我竟然能糾正他,甚至繪聲繪影地述說當年那種感覺,那種氣味,大概因為很多東西都被文字渲染過。然後他們就會很驚訝地說:「你到底有多大!」話說回來,你這段讀報紙的經歷,在你整個閱讀能力的構成來說,佔了一個甚麼位置呢?
:我自己是沒有能力去這樣分析,也不知道它起了甚麼作用,反正我就像泡在水中的麵包,甚麼都能吸收進去。後來唸高中時我真的感覺到自己有一種讀書的能力,好像甚麼奇怪的書我都想讀,好像讀着讀着就跟作者有一種互通的感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感覺,他們有時候跟某一本書會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而我就好像特別柔軟,怎樣都能跟某本書有一種相和的感覺。不管是很嚴肅的、很輕盈的、文學的、理工的書,我都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好像沒有特別的原則。




:如果給它一個名字的話,這叫甚麼能力?
:是角色的適應力吧,今天讓你演一個老人,你就會做老人。每一本書可能都有一個假想的溝通條件跟對象,好像你很快就能掌握……
梁:扮演不同種類的角色?

詹:對,然後你就會意識到那本書要你扮演的位置,它希望你讀書的姿態,然後把自己調整成可以接受它的狀態。每一本書都是寫來給某一種人讀,沒有一本書是想故意為難我們,任何一個作者都有一個假想讀者的位置,我好像很快就可以找到那個位置。



:這是天生的還是……
:不曉得。我後來就把這個當作一個很大的福氣。

有這麼多的書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
梁:我知道你閱讀量非常大,幾乎沒有停過,一生中沒有一個書讀得特別少的階段。經過這麼多不同的行業,應該感覺不到有很多做生意或者做管理的人會像你這樣看書吧?
詹:其實我看書跟工作沒有一點關係,因為我看的書都沒有用!我很少在讀一本書時會想像它的用途。對我來說,讀書是搶來的時間,如果有一天我的Shareholders vote against me,說我這個人不應該讀書,不應該這樣用掉他們的時間,我也沒辦法,只能辭職。身為一個管理企業的人,業餘的時候做甚麼事他自己可以選擇,有人會騎馬,有人會打哥爾夫球,我只希望要是沒有妨礙工作的話,請給我一點時間讀書。



:有沒有讀過甚麼書是特別感到悔恨的?
:有趣的問題……想不起來,反而自己寫過的書大部份都值得悔恨!我現在讀很壞的書也常常覺得有樂趣,看到很糟的電影也樂趣無窮,下一次說不定可以拿來當教材。


:我也有同感,很壞的書能讓我們知道原來書也可以壞成這個樣子。
:不過有些書是讀了會感到生氣的,那些對他特別有期待的作者寫了一些書會讓我覺得生氣。



:這種情況不會太多,對吧,因為我覺得你對讀書的態度似乎特別寬容。
讀書是自己選擇的,沒有人逼迫我。讀了之後,我也想知道到底他說了甚麼,他說的是不是我贊成或者是我需要的呢。我覺得一個人需要的書其實是很多的,有時候 我們會一不小心倒向一種人文沙文主義,覺得只有較高人文價值的書才是好書。我自己也經過各種各樣的幫助,也看到很多人讀書的困境。有些人沒有能力讀比較好 的書,那是一個不幸,不是不道德,他沒有像我們那麼幸運,讀了會懂,他讀了是沒有樂趣的。如果他告訴你說他只能讀言情小說,他已經盡了力,你不能說我們今 天墮落一點,來讀言情小說吧。因為大部份讀書的行為本身已經隱藏了改良自己的動機在裏面,讀書絕對不是一個人最能夠得到感官享受的途徑。如果我是一個農 夫,我對書的需求可能就是看懂一本書,讓我知道怎樣接枝,怎樣種花。如果有一個人有力氣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你要有本事把這本書認出來,知道這本書的價值。個別的書有它特定的用途,有的書是寫給農夫看,有的寫給工匠看,每一本書都有它隱藏的企圖,我們要有更大的寬容,要知道各種書對各種人的幫助,我們有這麼多的書存在一定有原因的。而一個人需要的書其實也是一個很龐大、很複雜的架構……我常常在讀書的雜誌或報紙版面裏頭看不到這種寬容,你不會花力氣去評介一本很好的育兒寶典,可是一個人要是剛剛當了父母,他會多麼需要這樣的一本書,如果有人能告訴他這本書比那本書好,是很重要的。就算一個飽學的大學者也不一 定懂得育兒吧,要是他剛生了孩子,你猜他需不需要這種書呢?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雖然是舊文章 今日讀來還是適用


我自認是至少沒太封閉的 稍稍走入世界的台灣人


美伊戰爭 我才留意到我的世界觀其實只有歐美為主


因為我的資訊來自台灣常見的媒體


美伊後的911 阿富汗問題等等


我才注意到這世界有一股強大的異於歐美的世界勢力


以不同的思維和文化在運作


 


後來到過國外生活幾個暑假 在語言學校


遇到阿拉伯人 波蘭人 烏茲別克  蘇俄等各地的人


才知道 我對阿拉伯 回教世界 對東歐 對南北非洲都好陌生


後來還去找南非史來讀  後來讀了一些翻譯的西亞的作家寫的書


在溫哥華的鄰居是希臘人


聊天的時候 我東問西問關於希臘的經濟 民情 政治 還做筆記


那希臘人 問我是不是spy  我開玩笑說我是記者


他說: 難怪你會問這些問題


 ........................................................................................ 麗思




龍應台 中國時報 94-03-17


不知道雅典在哪一洲,不知道雨林在哪裡,不知道胡錦濤是誰──這樣的不知道,我們的台灣真的承受不起。弱者沒有無知的權利,無知會招來懲罰


全球公民意識


台灣不少有遠見的人,在大聲疾呼「國際化」的重要。但是「國際化」不經思索就被簡化為「學英語運動」;要把英文變成「官方語言」的說法更是直接從陳水扁的口中說出。英語運動鋪天蓋地,漢語都還講不好的幼兒開始上密集的英語課。其中隱藏的邏輯是,英語好,就有國際觀,就能與國際接軌。


國際觀,與國際接軌,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回到312的報紙。許多西方的重要報紙都特別開闢「學生版」,引導十來歲的中學生關心公共事務。「紐約時報」的學生版比較淺顯,德文「時代週報」的學生版比較深入;312的新聞主題之一就是「南亞海嘯」。學生先讀一篇聯合國經濟顧問薩賀斯的專訪。薩賀斯的主要觀點是,海嘯或地震種種自然災難事實上不僅只是自然災難,受害的輕重與人為因素有關。譬如同樣一場加勒比海颶風,同樣的威力,在貧國海地死傷上萬,在彼岸的邁阿密卻只有十來個人死亡。預警系統的完備、房舍的堅固、政府危機處裡的效率、災後重建的財力和救濟網絡,在在都凸顯全球的貧富差距,因此富國對窮國有協助的義務。薩賀斯批評聯合國做得不夠。


由南亞海嘯引出全球貧富問題,由貧富問題引出對聯合國計畫的檢驗。緊接著中學生會看到這樣一個對照表:


給學生的討論命題是:


1、南亞海嘯和貧富差距有什麼關係?


2、西方國家有責任嗎?為什麼有責任?或者貧國之間也缺乏統整?


3、除了政府以外,跨國企業的責任可能會是什麼?


4、比較聯合國的目標和薩賀斯的批評。你覺得他的批評合理嗎?為什麼你這樣認為?


這是德國的中學生所看的報紙,所討論的議題。在一篇報導中,中學生認識了亞洲,認識了貧國與富國之間的互動關連,認識了全球災難中自然和人為的因素,認識了聯合國的體制運作,認識了富國對地球村的道義責任。事實上,這樣一篇國際新聞是在培養下一代的「全球公民意識」:我們在地球這一端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呼吸的空氣、製造的垃圾、發展或收斂、激進或保守、掠奪或放棄,每一個動作都和萬里以外另一端的人們有最緊密的關連,彼此的作為互相影響,而且最終要共同承擔後果。有了這種超越國界的公民意識,人們對於自己國內的事務就有不同於以往的評斷標準。所謂國際化國際觀,所謂與國際接軌,指的應該是這種「全球公民意識」的建立:對於其他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有一定的認識,對於全球化的運作和後果有能力判斷,對於人類社區的未來有所承擔


有足夠的知識、能力、承擔,去和全球社區對話、合作、做出貢獻,叫做國際化


將燈泡黏到牆上


這種知識、能力、承擔,這種「全球公民意識」,和學習英語,是同一回事嗎?可以相提並論嗎?英語說得流利,就有了全球視野嗎


一個來自沒水沒電的山溝溝裡的人第一次進城,很驚訝看見水龍頭一扭,就有水流了出來。很驚訝看見牆上的燈泡,一按就有光。於是他設法取得了一節水龍頭和一個電燈泡。回到家裡,將燈泡黏到牆上,將龍頭綁在棍上。結果燈不亮,水也不來。一個北方荒地的人走過南方沃土,看見一片蔥綠豐美的樹林。他把樹全砍下,把樹幹像棍子一樣一根一根栽進他的荒地裡。等了一年,沒有樹林,只有棍子。燈泡何以發光?因為燈泡後面有一套細密的電路網絡;水龍頭何以出水?因為水龍頭後面有一套完整的供水流程;樹幹何以成林?因為樹幹下面緊連著一套環環相扣的生態鏈結。語言何以啟蒙?因為語言後面有著一整套幽微細緻、深奧繁複的思想系統。我們知道沒有後面那個無形的網絡鏈結,燈泡不發光、龍頭不出水、樹幹不抽芽,但是請問,為什麼我們認為英語會帶來全球視野和國際觀?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它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裡,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英語會變成一個強勢語言,是因為在英語的世界裡出現了累積了強大的創造力:用英語思考的人寫出了「大憲章」,發明了蒸氣機和電燈,發動了成功的革命,船堅砲利無所不克,萬商出動縱橫海上,訂下了民主規範,領先了科技的發展,又在思想藝術的領域裡出類拔萃


是創造力造就了語言的強勢,不是語言帶來了創造力


從叢山峻嶺中一縷溪流,千曲百折匯集成大水,轉化成能源,再經過無數精密的設計,最後我們客廳裡的燈泡亮了。可是光的來源是什麼?不是燈泡,不是插頭,是那起自叢山深處的整套過程。我們要培養國際觀和接軌國際的能力,必須從那大水的起點、民族創造力的源頭去尋找,絕不是去買個燈泡,拿回來黏在牆上而已。


中國,放在哪裡?


在「天下」的調查裡,百分之六十的人不知道中國的國家主席是誰。


美國人、馬紹爾群島人、千里達土八哥人可以不知道,但是台灣人,沒有不知道的權利,因為,中國事務關係台灣的生死存亡──兔子永遠應該知道老鷹在哪裡吧?


今天的台灣人所了解的中國,除了國民黨過去四十年所塑造「萬惡共匪」的圖像之外,除了這幾年來民進黨所強化的「中共鴨霸」的形象之外,還有什麼呢?不是說中共政權不「鴨霸」,而是說,對於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在新世紀的「崛起」,它歷史的悠遠曲折、文化種族的多元、市場力量的舉足輕重、政治情勢的複雜微妙、對全球發展影響之巨大深遠,我們怎麼可能只用海峽這一岸的單一角度去看它?且不說中共不等於中國,而中國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亞洲、對美國、對歐洲和俄羅斯、對第三世界都有所牽動。台灣人面對中國,怎可能不放在一個全球的大拼圖裡頭去看


如果用全球視野,我們就會發現,了解21世紀的中國不能繼續用國民黨時代的「匪情分析」,也不能繼續今天民進黨時代的「兩岸關係」去看它了,中國的「崛起」,不管我們對它有多大的意見,是一個重大的國際現象,一個不可忽視的新的國際趨勢,台灣人也必須像任何其他「正常」的國家──法國、瑞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一樣,認真而嚴肅地去研究它、深刻而客觀地去了解它,這是理性的人面對任何重大事件時本來就該有的基本態度。除了兩岸嚴峻對峙的角度之外──這是我們目前唯一的角度,還有國際政治的角度,還有全球經濟的角度,還有極為複雜的文化和文化產業的角度,還有波瀾壯闊的超越政治的學術角度、還有永續生態環境的角度、還有非政府組織公民運動發展的角度……


如果今天國際化的整體趨勢之一是,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位置,加深它對中國的觀察研究和接觸了解,台灣是不是反而執意地將自己排除在這個國際趨勢之外呢?把自己排除在國際之外,我們贏得什麼呢?


與國際接軌指的是,我們不但要把自己的國內事務放在全球的格局裡去思索,我們也必須將自己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放在全球的格局裡去判斷,必須將中國放在全球的大趨勢、大版圖裡去做最深刻、最冷靜的認識。否則,已經處在夾縫裡的台灣就是自己將自己「隔離」掉了。


無知會招來懲罰


國際化,核心的意義可能不是在學英語,而在精深嫻熟自己的語言,精深嫻熟到一個思想透徹、創造力爆發的程度


國際化可能不是在送小學生出國留學,而在於使台灣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國際學校」,裡頭的每一個老師和學生,英語可能不是太溜,但是關心國際事務,「全球公民意識」成熟而自信


國際化可能不是在舉全國之力進行「本土化」,而在於把「本土化」的任何舉措放在全球的視野中檢驗


國際化可能不是劍拔弩張的「去中國化」,反而是把「中國化」當作一種全球優勢來吸納融會


不知道雅典在哪一洲,不知道雨林在哪裡,不知道胡錦濤是誰──這樣的不知道,我們的台灣真的承受不起。台灣很脆弱,因為很脆弱,所以不得不懂得比別人多弱者沒有無知的權利,無知會招來懲罰


(龍應台,作家,文化評論者,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現擔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陸光電雙雄 尚德、賽維驚傳破產 兩家公司鄭重否認 業界風聲鶴唳 台灣產業鏈恐受衝擊  



旺報2011/10/24 記者陳秀蘭/南寧報導



太陽能光電是大陸十二五規畫積極推動的7大新興產業之一,不過 大陸媒體最近出現兩大太陽能光電巨頭尚德、賽維LDK可能聲請破產保護的傳聞;雖然這兩家公司都鄭重澄清,但兩大巨頭身陷破產傳聞 已加劇了整個產業鏈的動盪。 據了解,台灣太陽能光電業者與大陸兩大巨頭都有業務往來,兩大巨頭任何負面傳聞,都將嚴重衝擊國內太陽能光電產業鏈。



反映業界煎熬中度日



至於即將在28日登場的首屆「兩岸官方產業合作論壇」,據指出, 如何避免雙方重複投資,特別是在太陽能光電、LED照明及面板等,以免造成生產秩序大亂,波及兩岸產業鏈,勢將成為論壇討論重點。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上周一則「尚德電力將會申請破產保護 」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轉發,掀起太陽能光電業一片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儘管隨後尚德多位高層及管理層否認並澄清該傳聞;不過巧合的是,在大陸十一國慶前後,另一家太陽能光電龍頭企業賽維LDK可能聲請破產保護的說法,也在業內廣為流傳。報導指出,儘管這兩家巨頭都出面否認,強調營運一切正常。但這些「破產」傳聞的背後,正是目前大陸太陽能光電企業「煎熬中度日 」的窘境。《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從財報統計顯示,賽維LDK、尚德等太陽 能光電龍頭企業確實出現債務較高等問題。包括多晶矽、矽晶圓及太陽能電池組件等上下游產業鏈,也面臨庫存增加、銷售價格下滑、產能過剩、小企業倒閉等困局。



兩家財報都不太好看



據這兩家公司今年第2季財報顯示,尚德目前擁有資產54.34億美元 ,負債37.74億美元,其中短期借款16.6億美元。至於賽維LDK,第2季末總資產70.56億美元,公司總體債務41.27 美元,相比其他公司來說,債務額相對較高;此外,短期債務大約2 2.14億美元,高過尚德。更令人憂心的是,兩家巨頭流動比率太低。根據報導,截至第2季末,尚德和賽維LDK速動比率分別是0.720.51,在大陸11家太陽能 光電產業中處偏低位置。陸股目前正在揭露第3季財報,二大巨頭最新財報顯示的財務狀況 ,尤其值得進一步關注。業內人士指出,兩巨頭債務高舉,與市場需求不景氣、價格下跌有關。目前現貨多晶矽價格已接近每公斤40美元,遠低於今年高點的7 0美元。



多晶矽產品價跌量縮



且由於價格走跌,沒有人要買現貨,致現貨沒有交易量,惡性循環 下,導致價格跌得更兇。目前大陸一線多晶矽業者在今年6月已下調 一次價格,預計近期可能繼續下調。價格直直落,也加劇讓整個太陽 能產業鏈的動盪。據報導,由於這兩家公司過去擴充太快,但市場價格滑落,加上大 陸緊縮政策、溫州借貸風暴,也讓外界不看好兩大巨頭高槓桿下的財務狀況。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感人 尤其出自12歲的小女孩 她真的很優


但這些世界性的問題絕對不是演講可解決


高爾的演講也很受歡迎


台灣一個核四停工都還是那麼困難


我是不認為這些訴求會改變大環境


 


我相信只有天災 人禍 把人減少了 把文明摧毀了一部分


讓生活更艱困


人們自然就勤快了


節省了


環保了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英國進修學生宿舍就宣導火警時將門窗關閉再離開
主要讓火燃燒時之氧氣不足自然而然就燒不起來
在火場應變技巧中,有一個非常簡單卻非常實用之保命方法-關門,希望大家牢記在心。


在蘆洲大火發生時,經統計發現關起大門或因溫度太高無法打開大門者二十八戶,共計九十五人,其中二十一人受傷,七十四人未受傷,傷亡百分比約為二十二﹪;貿然打開大門六戶,共計二十一人,其中十七人受傷,一人死亡,傷亡百分比約為八十六﹪,另外九十三年七月十日在宜蘭嵐峰路發生一起三人死亡的火災,也是因為屋主逃離火場求救時,未將房門關上,致濃煙竄入,妻小逃生無路。

在許多火災案例調查中,發現「關門」的動作可以有效阻隔火勢,如果在室內逃不出去,將門關起來,可以將火勢阻隔在外,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如果起火點在屋內,逃離家門時將門關起來,將火勢侷限於屋內,減緩火勢的延燒速度,方便其他樓層的人逃生,這個基本的火場逃生觀念,請大家告訴大家,隨手「關門」,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


 


~~網路文章~~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有位朋友 一向不信法師 寺廟 的偶像崇拜的


卻喜歡去參觀佛寺 佛教的 一貫道的等等 對佛書也很常研讀


 高雄地區的佛寺已經看了好多間 好像比較有名的他都知道


 


他大概知道我們腦袋簡單


聊天的時候就題綱契領跟我們說:佛法三印證(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他沒太信宗教那些儀式  卻好像很有智慧修行的人


所以我們還蠻相信他說的話


因為只有十二個字 或許我會記得住


可以好好琢磨 消化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杯清水 一碟辣椒



一個南方姑娘和一個北方大漢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

大漢無辣不歡,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飯吃。
一天,姑娘的父親做菜鹹了些,母親一聲不響拿來一杯水
夾了一筷子菜,將菜在清水裏涮一下後再入口。
忽然,姑娘從母親細微的動作裏領悟到了什麼。

第二天,姑娘在家裏做了丈夫愛吃的菜。

當然,每一個菜裏都放辣椒。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
 
大漢看著她津津有味地吃著清水裏涮過的菜,
眼睛裏有微微的濕潤。




之後,大漢也急著做菜,但是菜裏面已找不到辣椒,

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碟辣椒蒜蓉,菜在辣椒蒜蓉裏蘸一下,
每一口,他都吃得心滿意足。
為了愛,也為自己,他們一個堅守著一碟辣椒蒜蓉,

一個堅守著一杯清水。

他們更懂得怎麼堅守一份天長地久、細水長流的愛


~網路文章分享~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


劉亞洲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美國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最先進的科技,但我認為這並不可怕。據說它的隱形飛機來去中國很自由,但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它可怕的東西不是這些。


1972年我在武漢大學讀書,上政治課,一個政治老師講:美國是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表,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我,工農兵大學生,一身軍裝,立即站起來,反駁:老師,我覺得你說得不對。美國雖然不像中國一樣,是早晨八、九點鐘噴薄而出的太陽,但它也不是什麼夕陽,而是正午的太陽。老師氣白了臉,結結巴巴地說:你這個同學,怎麼敢說這話!他沒有問我為什麼要說這話,卻用了一個字。其間心態,一眼看穿。就是這個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領導了世界上最新的一場科技革命。我大學畢業後,正逢改革開放。


我又有一個觀點:美國是由千千萬萬不愛自己祖國的人組成的國家、但他們都很愛美國。那時很多領導人,一邊罵美國,一邊把子女往美國送。反差巨大!講了半天,美國可怕之處何在呢?


我自己感覺有三點:


第一,美國的精英體制不可小覷。


他的幹部制度,他的競選機制,能夠確保決策者是一批精英。我們中國的悲劇,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多數的情況是,有思想的人不決策,決策的人沒有思想。有腦子就沒位子,有位子就沒腦子。美國正好相反,他的寶塔尖體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


因此,第一,他不犯錯誤,第二,他少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他能很快改正錯誤。我們是犯錯誤,這是第一。第二,常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很難改正錯誤。美國用一個小小的臺灣牽制了中國整整半個世紀。他把這個棋子走活了,走神了,一個臺灣,改變了東亞的國際政治生態。我最擔心的中國新世紀發展的戰略框架因為臺灣而扭曲。


現在對強勢民族來說,領土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已經變追求領土為追求國勢。美國人對任何國家都沒有領土要求。它不在乎領土,它在二十世紀的全部作為都是造勢,什麼叫造勢?除了經濟強大以外,民心啊!有了民心國家就有凝聚力,失去的領土可以回來;沒有民心,你擁有的土地肯定會失去。有的國家領導只看一步。美國行事往往看十步。因為如此,所以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加強美國的地位。


如果我們被它牽著走,就可能丟掉所有的戰略籌碼。我一再講,美國的戰略重心不會移到亞洲來,但不意味著它不包圍中國。很多同志只看到美國在軍事上包圍中國,就像很多人只看到中美雙方在科技和武器裝備方面的差距,而沒有看到在大戰略、尤其是外交層次上比裝備落後更嚴重的失衡。我們的對美外交,要麼有措施沒有境界,要麼有細節沒有全域。·11之後,美國迅速在兩個月之內拿下阿富汗,從西面包抄中國。日本、臺灣、印度的軍事壓力也未減輕。看起來我們從·11中得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這些利益不出一兩年可能就會消失。我認為對我國的戰略包圍是另外一種,不是軍事,超乎軍事。


你看,近些年,我國周圍的國家紛紛改變社會制度,變成所謂的民主國家,俄羅斯、蒙古變了,哈薩克斯坦變了。再加上原先的韓國、菲律賓、印尼,再加上臺灣。這種威脅對我國而言比軍事威脅更厲害。軍事威脅或許是短期效應,而被所謂的民主國家包圍則是長期效應。


第二,美國的大氣與寬容。


你要到歐洲去,再去美國,你會發現一個重大差異:歐洲早晨大街上沒有什麼人,而美國早晨大街小巷有很多健身的人,甚至全天如此。我有句言論:健身是一種品質。健身代表一種蓬勃向上的文化。一個國家有沒有朝氣,看看它有多少人健身就知道了。


美國人可以把國旗當褲衩穿在身上。我在美國買過一條星條旗褲衩。我常穿。我穿它是為了蔑視它,是出氣,是一種心理的宣洩和滿足。美國人穿則是一種調侃。本質不同。美國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燒自己的國旗。戴旭(作者朋友,《空軍軍事學術》編輯)說: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國旗都可以燒的話,你還有什麼理由去焚燒它呢?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偉大力量。這是最可怕的。 


· 11是一場災難。當災難襲來時,最先倒下的是軀體,但站的是靈魂。有的民族逢災難,軀體未倒,靈魂已繳械。·11事件中發生了三件事,都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到美國人的力量。


第一件,世貿大樓頂部被飛機撞擊之後,烈焰奔騰,形勢千鈞一髮。樓上的人們通過EXIT向下逃生的時候,並不特別慌亂。人往下走,消防隊員往上沖。互相讓道,並不衝突。有婦女、小孩、盲人到時,人們都自動地讓出一條道來,讓他們先走。甚至還給一條寵物小狗讓道。一個民族的精神不強悍到一定的程度,斷然做不出這種舉動。面對死亡,冷靜如斯,恐怕不是聖人也接近聖人了吧。


第二件事,·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館被憤怒的美國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襲擊。這個時刻,有相當一批美國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飯館為他們站崗。到阿拉伯人居住區巡邏,阻止悲劇的進一步發生。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啊。我們自古就有報復的傳統。我住在成都。鄧艾破成都後,龐德的兒子把關羽一家老幼全殺光了。血腥報復,斑斑點點,不絕於史籍。


第三件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墜毀的那架767客機,本來是要撞向白宮的。後來機上乘客與恐怖分子搏鬥,才使飛機墜毀。因為當時他們已經知道世貿大樓、五角大樓被撞的消息,他們決定,不能無所作為,要和恐怖分子進行殊死鬥爭。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決定投票通過,是不是要和恐怖份子作鬥爭。在這麼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美國人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後來全體同意,才去與劫機者搏鬥。

 


什麼叫民主,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他們的生命中、血液裡、骨髓中。這樣的民族,他不興盛誰興盛;這樣的民族,他不統治世界,誰能統治世界。


我常作奇想:世界最尖端的武器、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掌握在這些人手中,還是挺合適的。總比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強吧,總比掌握在利比亞、伊拉克人手中強吧?就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能做出些什麼,也未可知。美國這個國家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轉自《天意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source: 大紀元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row someone under the bus


http://tw.myblog.yahoo.com/crazy-teacher/article?mid=58518&prev=58615&next=58410


這是阿甘最近貼的英語教室  成語


因為他是大作家 對美國教育現場和社會現象有非常深入的觀察和記錄


目前是天下雜誌的專欄作家


他的文章也曾由天下雜誌集結成書 現在還有出版簡體版呢


所以我不敢直接引用


請看倌連結過去看現場 圖文皆美 有趣又有深度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在落點內!周五前後 衛星撞地球


東森新聞 更新日期:2011/09/20 12:04



就在這個星期五,可能發生衛星撞地球的情況! 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一顆重達六公噸的除役衛星,預計23日當天或前後一天墜落地球,確切地點無法預測,但應該是在北緯57度到南緯57度之間,包括台灣在內都可能是落點。預料殘骸足跡可能長達八百公里,有3200分之1的機率會打到人。


類似電影彗星撞地球的情況可能在23日真實上演,就是這枚1991年發射升空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在長達20年的臭氧層探測任務後,UARS在2005年正式除役,從監視畫面可以看到UARS跟攝影機主體漸行漸遠,經過多年「流浪」,沒想到UARS竟然即將奔回地球。


墜落地點大概就在南北緯57度,這個人口密集的大片範圍內,就連臺灣也在其中,美國太空總署NASA估計重達六公噸的衛星墜落地球時可能解體,但還會有超過24個大小不等的碎片會掉到地面或海上。殘骸足跡可能長達八百公里,而且有3200分之一的機率會打到人,機率不算低,23日前後這三天民眾得小心提防,一旦發現疑似的太空殘骸,NASA也呼籲千萬不要碰觸。


隨著人類開展太空時代 54年以來,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已經被多達37萬件太空垃圾包圍,太空垃圾撞地球早有先例,1979年跟2001年都發生過,只不過當時都幸運的「星」沉大海,如今這顆UARS將撞向何方,科學家不敢樂觀。


.................................................................................................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railway.gov.tw/tw/cp.aspx?sn=3719


 

臺灣全島送特急件,又不想自己開車跑一趟的最後絕招..!

(可以讓你只跑到都會區的火車站就好..)

大家可能知道台鐵一天南北跑十來班的自強號

但很少人卻知道自強號每天都有幾班列車專門處理快遞

台南=台北,四個多小時保證送達

要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

帶著你的東西去車站行李房說你要「自強號快遞」寄東西

(只有花蓮、羅東、宜蘭、松山、臺北、桃園、中壢、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員林、嘉義、新
營、臺南、高雄等  十六個車站行李房有此服務)

詳見
http://www.railway.gov.tw/tw/cp.aspx?sn=3719

填寄件人、收件人、物品清單等基本資料後

站員就會挑一班最近的自強號載運你的東西

沒意外的話四個小時就可以跑完北南

然後請收件人憑身份證去到達站領貨即可

下午三點台北開..晚上七點初就在台南了

這個速度,郵局或宅配也比不上吧~而且價格才105元喔!

比起民營業者也廉價許多...推薦給大家多加利用...

不過要注意,行李房一般只開到晚上八點請早寄,早取貨喔!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們與資本主義的愛情故事


文/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有位朋友住在L.A.附近,跟我一樣,買了近郊,離城市中心稍遠的房子(他的遠得多,據說離最近的麵店要開車四十分鐘)。房貸是我們共同的問題,但態度卻有很大的不同。一回他回國時我們聊天,我煩惱地說我還負債多少多少錢,他說不對,台灣房市仍在上漲,所以我擁有的是正資產。為什麼呢?他的邏輯是,我的房子價值,大於貸款的價值,而且利息不算高。如果是他,會把多餘的錢先不要還款,拿去投資具獲利價值的物事,然後就能創造更多金錢價值。


很迷人。可是,我的朋友,這可是典型的美式資本主義邏輯啊。


我們借錢而購買並擁有某種東西,這東西未來能否賣出自己都不得而知,卻自以為擁有比此刻更高的資產,把自己未來勞力給付都算進去,忽略人生可能的意外風險,這對我來說,像只擁有一間廁所卻自以為擁有一幢房子,是不可思議的事。但生活在美國夢裡的經驗會導致你的思考邏輯變得不同。對美國人而言,目前資金僅能買下一間廁所,卻在銀行的催眠下,誤以為自己擁有了一幢半房子,它還鼓勵你把其實還沒付錢的主臥室、客廳再質押出去,進行「投資」。然後有一天,他們來查封你的房子了。


鼓勵這件事的,對像我朋友這樣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藍領階級表達偽裝的善意,然後驀然奪去一切的,都是同一種人:資本家。「資本主義就在做這樣的事,給予,與奪取。通常奪取比較多。」


我坐在中興大學黑暗的教室最後一排看著Michael Moore的《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看著一個又一個奪取的故事:沃爾瑪超市替員工保險,然後把受益人填上公司自己,只為從「死員工」的身上,賺取幾十萬美元的利益(對巨富來說是九牛一毛,但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是救命錢);銀行給予寬鬆貸款後,在負債者付不出錢而遭法拍後,再低薪雇用這些流離失所的窮人處理其他銀行的空屋「資產」;而這些銀行在遭遇金融風暴時,則與政客聯手,從政府裡弄出一大筆「紓困基金」,去為銀行的總裁購買新飛機,或讓經理人「分紅」。連少年觀護所都可以私營,然後和法官掛勾,讓犯了小錯的孩子關更久一點,讓財團可以藉「教育」與「正義」挖走州政府的錢。


這就是所謂美國夢的一部分。


我以為Michael Moore超過國內多數記錄片導演的地方,並不只在於令人驚嘆的熱情而已。他腦袋裡的東西極為豐富,於是雖說是記錄片,但他從過去的歷史影像、肥皂劇、各種型式影像、音樂揉合後,創造出一種莫爾風格。他的片子不只讓你掉淚、熱血沸騰,還讓你變得稍稍睿智、成熟,變得複雜。這可真不容易。


隔天我回台北時,買了片子,再看了一次。看的時候我心底想,台灣在許多地方,正在複製這種美式資本主義的「奪取的藝術」。不管是國光石化、相思寮、灣寶、七星潭,更遠一點的美麗灣、台26線,漸漸熟稔這套運作規則的政客與財團,悄悄地把資本主義美化成與「民主」同等價值的物事,塑造出一種「為大多數人好」的民主假象。而原本應該是要幫我們找有錢人麻煩的政府,現在反過來幫有錢人找藍領階級與農人的麻煩。就像影片中的美國,從對有錢人徵收百分之九十稅金的時代,透過一代一代卑懦的領導者,資本家終於擺脫了政府的控制,反過頭來控制了政府。


人性的弱點是在的,倘若在商言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而以低價買入他人擁有的東西。經濟學家因此告訴我們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控制市場價格。但Adam Smith忽略了人類創造幻象的能力,在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手的力量」,乃至於「手的本身」,都是可以被假造、仿冒的。(君不見帝寶法拍一坪超過兩百萬時,房屋仲介們興奮得快要昏倒了,因為行情又被「炒」起來了。)


我想起今天的一則新聞:房屋仲介,今年千萬年薪不是夢。一個房屋仲介鼓動如簧之舌促成一筆房屋交易,與一個農夫一個春季與一個夏季的汗水能否比擬?一個名嘴上一個節目拿五千塊通告費(扣掉廣告,通常平均一人只講不到十五分鐘的廢話),與一個工人在烈日下修築一小時的人行道能否比擬?而像我這樣的寫作者和偽研究者,與十平方公尺紅樹林一天提供的生態服務,能否比擬?


當然沒辦法。我並不仇視名嘴與房屋仲介,只是覺得,名嘴一邊談同情人民與研究生,一邊又坐擁千萬年薪(他們的專業其實很虛弱,至少思考能力遠遜於像摩爾這樣的人);房仲業者(或建商)一邊告訴我們他們重視每一個人成家的夢想,一面光靠資訊不透明的「服務」就賺取百萬分紅,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而我們的國家正在做更令人難以愉快的事。我們坐視的是窮人的土地以一坪五、六千塊被販賣,卻在建商創造「附加價值」後,未來可能以一坪二、三十萬回賣給窮人,然後貸款給他們,賺取利息,再順道抵押掉他們剩餘的人生。


一個經理人受訪時說,有人問我跟禿鷹的差別在哪裡?很簡單,我不會弄得一身腥。哈哈哈。


影片最後,摩爾引用John Adams的一句話:「由極少數人壟斷的物品,是人類的詛咒。」(1765)我思考著這麼一句話,也想著此生自己是否也壟斷了一些物事?而在我此生終了之時,能否釋放所有我活著時,私心所掌握的東西?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將預約去參加第二場發表會      ~~麗思


以下  引用自: http://crownedmuseum.blogspot.com/


日治時期台灣島民歌謠選輯 發表會 8/14 週日下午3點本場次免費



展覽特典:日治時期台灣島民 歌謠選輯發表會與音樂欣賞導覽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時代氛圍,台灣日治時期絕版唱片原音重現。由唱片收藏家介紹歌曲的時空背景與音樂特色,現場古董唱機播放唱盤欣賞,兼具歷史學習與欣賞的價值

 本場次為免費入場  歡迎蒞臨欣賞

 

另有第二場次 9/10[] 下午300430


本場次 


 


課程費用200元  電話報名者優先進場 額滿為止 07-5514236  


參加者贈送選輯CD一張(原價250元)


 


 




福爾摩沙四部曲之二部曲:殖民與開化〜日本人的福爾摩沙8/13[六] ~ 10/2 [日]


 






8/13[] ~ 10/2 []

福爾摩沙四部曲之二部曲:殖民與開化〜日本人的福爾摩沙

 

1895年,一場遠在朝鮮與黃海的戰爭,古老的大陸帝國被新興的島國打得丟盔棄甲,也決定了台灣交由異族殖民統治的命運。因為民風強悍,各地民軍抵抗激烈,公共衛生不佳,瘴癘橫行,再加上盤據山區的原住民。統治初期的軍人總督除了清除反抗勢力,安撫民心外,並引進近代制度


與建設,奠定之後台灣百年的基礎。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ongweylin 的回應


作為傳播科系的老師,我真的覺得每天的新聞和媒體節目,


一點一滴­地侵蝕掉我對生活的希望跟生命的快樂,


像這樣的影片,才能為我的­心靈重新開機!


請大家一起支持台灣這樣美好的人、事、物和夢想!­


....................................................................................


我也期待著媒體能呈現更多人間的真 善 美


否則我們的集體靈魂   將更枯竭


麗思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中廣新聞網2011/08/09)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最近評選出世界上擁有最惡劣議會的國家和地區,日本、臺灣和比利時榜上有名。



「外交政策」評價,臺灣議會比起議事活動,肉搏戰更加有名。政黨之間與其說是政治夥伴,倒不如說是冤家,因此很難找到「合作」事例。



報導說,日本議會是精英行政官的隸屬機構,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是通過表決贊成高層官員事先決定好的立法法案。在日本發生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事故中,日本議員們所採取的對策,更加體現出議會的無能。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海洋神話" 號 LEGEND OF SEA 的船頭



"海洋神話" 號的船身側面 幾乎貼近到岸邊了


那天去壽山 西子灣 到漁人碼頭兜了一圈 碰巧這"海洋神話"


剛剛進港停到碼頭


第一次看到郵輪這麼靠近岸邊   近到好像腳一跨 就可以上船了


一個意外的驚喜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由時報2011/08/03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民眾面臨手術時常會焦慮與不安,要有安全的手術,麻醉是重要的一環,很多人認


 


為,全身麻醉的風險較半身麻醉高,台南奇美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康富期指出,經


 


驗上,「全麻」或「半麻」的風險相當,病人採用全身麻醉反而較不緊張、較不易


 


受驚嚇。


 



康富期表示,很多人擔心手術全身麻醉,會一麻不醒,如果可以,寧願選擇半身麻


 


醉,依據資料,全身麻醉的風險約萬分之十,但目前還沒有「半麻」的風險數據。


 


不過,自己個人的經驗全麻、半麻風險相當,自己就曾遇過半麻的病人,手術過程


 


出現中風、肺水腫等個案。


 



康富期指出,半麻者意識清楚,手術時不免聽到器械聲響、醫護人員對話,心理上


 


可能產生緊張、驚嚇,以致交感神失衡,導致血管收縮,產生一連串反應,反觀全


 


身麻醉,病人等於睡著,處於舒適的狀態,醫師施刀時也較自在。


麗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